阅读历史 |

71躲战祸(1 / 2)

加入书签

京城的天一天比一天沉闷,压迫人。

不知是谁先起的头,竟然将萧曜风中毒和争夺太子之位联系起来,苦求皇上早立太子。宗人府府正萧长安积极搭腔,萧家剩下几个在京的王爷也跟着凑热闹不嫌事大,甭管会不会挑到自家孩子,万一有人斩草除根,也来个下毒,岂不是悔之晚矣?

一群皇亲干脆全都簇拥在萧长安身后,上奏折让萧凛立太子。唯独瑞王出城打猎去了,摆明不掺和此事。

宗亲都发力了,朝臣们乘势而上,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幌子,还点明,若不是太子薨逝给了北戎人自以为是的入侵时机,也不会有这场战事。倘若皇上定下太子,大楚一致对外,断不会给北戎人可乘之机。

宣政殿内的立储争议传到大街小巷。

其中风头最盛的当属瑞王世子萧泽,他本就有拥趸,现下吸收了不少太子那边的人,羽翼更丰。

其他的人看着都差不多,比如瑞王侧妃之子萧源,诚王之孙萧鸿,康王之子萧润,还有顺王之子萧浠,这四个人都被宗人府提名在奏折上。

有人为争从龙之功奔在前头,就有人想避开是非。

兵部尚书钻了个空子,借北边战事整日不出衙门。礼部尚书没法推开分内工作,可第二天就生了病。户部尚书裴放则老神在在,万事只听圣上决断,私底下已经在安排大儿子裴行楷去山西任一府学官了。

云星回在家里,外面的消息一天一个样,今日一个御史在宣政殿参王爷世子,明日一个宗亲抱着皇上的大腿痛哭,云星回听得一愣一愣的,简直比唱大戏的还精彩。

储君之争眼看愈演愈烈,就要有个结果的时候。宣北城一封奏报打断了所有人的心。

宣北城破!

赵大将军重伤昏迷!

两位副将带着残存人马退守宣北城三百里外的义阳城。他们上奏朝廷,请求援手,北戎已经开始围城义阳了。

宣北城是抵挡北戎的第一道防线,城广墙厚,易守难攻,朝廷打造一个宣北城用了三代皇帝的心血。再往后就是义阳城,在连阴山脚下,过了连阴山,可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一路南下,就到京城边上了!

这下好了,将近半个月的争斗搁置,战事最要紧。

萧凛怒急攻心,借机大骂朝臣,责任一个推一个,最后推到赵大将军头上。幸好赵捷安以五品将军的官位觐见,一一对质过去,才知道原来户部说好的百万白银只发了不到一半,兵部承诺调遣三十万人,还全都在路上!

要知道宣北城驻守的士兵加起来不过七八万。而北戎精锐尽出,少说也有四十万。

说得刚刚义愤填膺推脱的官员面色讪讪,赵捷安双膝跪下,大声道:“我赵家儿郎从不贪生怕死,宣北城是我父亲驻守的城池,微臣自请前去义阳城,协助父亲,誓死为陛下夺回宣北城。”

萧凛从龙椅上起身,还不到十月,他已经觉得天冷,袖中放了一个小暖炉,双手交握着取暖。

骂完那些搅事的臣子,出了一口恶气,此时萧凛再听赵捷安的话,幽深的视线擦过赵捷安的头顶,嘴角才勾出一抹欣慰的笑,“你是个好孩子。”

“曜风的前车之鉴还在,你也要想想自己的安危。赵卿和朕君臣相得几十年,他就你一个独子,朕不能让你涉险。捷安先回府吧。”萧凛叹口气,“永宁侯,你带上太医和一队御林军,若是情况不好,就护送赵卿回京医治。”

“臣遵旨。”萧逸惊讶一瞬,眸光扫过赵捷安,当即离开了。

赵捷安心里叹息错过一个出京的机会,想到萧逸在北边没根基,他父亲应付的过来,也只能认了。

宣北城易主,对京城百姓的打击甚大。官府出动了捕快强行压价,才稳住粮价。

云家。

靖安县来信了。

云烨乔让云清河一家人回县里躲战祸。谁也不知打仗结果如何,云家的根在靖安县,天要是塌了,靖安县总比京城安全。

云清河将这事告知云夫人、云星回、云曦、周华跃,问问家人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