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3第133章(2 / 2)

加入书签

利益和礼义之间的矛盾,恒古有之。

但以治国角度来看,其实不是去消除任何一方的存在,而是从这两种相反且相似的矛盾中找到平衡,利用好二者的优势。

如果单纯集中在利和义的一面上纠结不已,未免显得管中窥豹,视野狭窄。

利,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怎可因为难以兼得就放弃了呢?

“你有何想法,不妨一并说来。”廖石磊听出她话里的情感倾向,眉头一挑,脸色毫无缓和迹象,但却肯听她一言。

“之所以会出现烦扰,并非商贾逐利之罪,”崔捷音微微一笑,不疾不须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在于无序。”

“你的意思是官府管制不力?”廖石磊敏锐捕捉到她话外内涵,尖锐地提问道,语气饶有兴味。

崔明安眼下还没有考完科举,更没有得授一官半职,民骂官可是触犯律法之举。

她为自己捏一把冷汗,但仍徐徐道来:“小生不敢,只是大人,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将商贾治理得当,其利必然可以济国。”

“反之,若全然禁之,恐怕民生艰难,国家亦会失去繁荣之机遇。”她低下头,认真道。

“济国?”听到她的解释,廖石磊面色顿时变冷,轻哼一声。

“自古便有‘君子尚义,小人尚利’之说,昔日圣贤君子何曾说过‘利’可济国?”他瞥一眼虽穿着简约,但做工面料无不华贵的崔捷音。

廖石磊知道对方的家世,出自江南泗州,也是富庶之地,奈何商贾出身。

若非圣上有意拓宽科举来源,像崔捷音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汲汲营营,子孙后代都无法踏入仕途一步。

“商贾贪欲无度,唯利是图;若是以此济国,岂不扰乱国法、败坏纲常?”廖石磊步步紧逼。

面对他的诘问,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崔捷音反倒少了些顾虑。

论诗文她不擅长,但自小与巧言善辩的流华一同长大,眼下状态来了,她现在只想要和对方辩论一二。

“大人明鉴,然圣贤之师也曾说过,‘富之而教之’。”崔捷音沉吟片刻,便开口不卑不亢地反驳道,“古往今来,但凡是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之景,里面的百姓没有不富裕的。民富,则国强。”

“逐利乃是时代所驱,并非罪过。”她挺直身子,目光炯炯,“若是能够以‘义’来引导它,‘利’亦能够为民所用,为国所用。”

廖石磊看向她,捻胡须的手顿了顿,没有开口。

“况且今日圣上广开商道,也是为了能够活跃民间经济。”崔捷音见用圣贤之言无法说服对方,索性搬出来皇帝。

就算是几千年前的圣贤君子站在这里,也敌不过皇帝的金口玉言。

“小生认为,若是能够将商贾加以引导,引其正道,也是为国为民的喜事。”她最后,又绕回到自己的论点上。

“但贾人之行,何曾有义?”

廖石磊的目光微凝,手指轻轻敲着桌案,再度反问道。

“为富不仁者,贪得无厌者,比比皆是。若是继续放任其扩张,岂不是助长了歪风邪气,反倒成为国之祸患!”

崔捷音又是一拱手,每当她想要反驳别人的时候,礼节总是做得格外到位。

“廖大人的顾虑,小生也能够理解。”

她不否定廖石磊的想法,但她也有自己想说的,“但治国之道,并非一味禁绝便可高枕无忧,而是需要加以疏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崔捷音喜欢引经据典来委婉说明观点,“商贾者,恰似这水流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