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钟家(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家子明面

上慈善大家,实际上视人命如草芥,这样的人穷困潦倒就算了,手上握有大量财富,实在让人寝食难安。

不过以上想法成不成,还要看温月能不能见到钟家人。

和香江很多家族比起来,钟家人确实太低调了,之前林家举行宴会,不夸张地说,香江豪门圈超过三分之二的家族都派了人前往。

但钟家是剩下的三分之一。

不过钟家人也没到深居简出,不参与任何宴会的程度,只是温月在豪门圈没什么人脉,收不到消息,所以她才想着找易淮帮忙。

易淮手上确实有一张请柬,是香江商会举办的宴会,钟家肯定会派人来参加,但他有点犹豫,说道:“钟家人不好惹。”

温月很想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从来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话到嘴边又有点心虚,这次确实不管钟家人会不会惹她,她都要跟他们杠上。

良久,温月叹气说:“算了,我想其他办法吧。”

易淮一听就知道温月误会了,解释说道:“我不是在担心你得罪钟家人,影响我和他们的关系,而是钟家帮派起家,虽然近些年洗白了且很热衷慈善,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担心你得罪他们后被报复。”

“帮派起家?”温月诧异,这点系统可没提过。

但想到最近发生的几起案子,温月又有些了然,难怪钟家能干出买凶杀人这种事,原来人本来就是混黑的。

可就算这样,人她也是要见的,最多克制着不跟人起冲突,后面曝光的时候也不自己出头,尽可能地隐藏自己。

温月想着,抬眼看向易淮,扯出略带讨好的笑容说:“那是不是我保证不跟钟家人起冲突,你就愿意带我去那什么宴会?”

“你确定不会跟他们起冲突?”易淮眼神锐利地问。

“当然确定!”温月拍着胸脯说,“你要是不相信,到时候我全程跟在你身边可以吧?”

答应让温月搬回易家,并不是因为易淮仍对这段婚姻抱有期待,只是不想破坏两家的合作。但也仅仅如此,他没想过要遂温荣生的愿真和温月修复关系,只想井水不犯河水到合作结束,又或者温月改变主意再次搬离。

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句“没想过”就能撇清。

他和温月说

是三年夫妻实际上见面的次数两个巴掌能数得过来每次碰面都是匆匆几分钟话都说不上几句自然谈不上感情甚至互相存有偏见。

这次住到一起后温月变了很多脸上时时带着笑容和他说话也少了过去的火药味求他办事时声音软糯又透着亲热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样的她他很难一直冷脸回避于是回家吃饭的次数变多帮她做事是也多了几分真诚聊天时气愤也渐渐自然。

直到前几天和易东那番交谈他才猛然发现他们之间似乎早已突破井水不犯河水的界限。

想着泾渭分明时他都不希望温月出事发现内心隐秘的心思后他自然更想保证她的安全。

同时易淮也清楚温月并不是他不同意就会乖乖听话的人。就像刚才说的那样他不带她去宴会她就自己想办法去跟钟家人碰面。

与其让她一个人莽撞跑到钟家人面前还不如他带她一起去有参加宴会的名义看起来至少没那么突兀。

要是真发生冲突他在旁边看着也有准备。

易淮不再犹豫说道:“行。”

……

温月和易淮刚到家系统寄出的信件也送到了李成邦手里。

和第一次收到信不当回事不同这次一听说有自己的信李成邦立刻去了传达室还没回到办公室便拆开看了起来。

虽然看信之前李成邦就猜到这可能是匿名人士寄来的证据但看清信封里的几张照片时他依然惊得张大了嘴巴。

直到A组唯一的女警Ada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他杵在门口惊讶问:“邦哥你干什么?又是谁寄来的信?”

“信?”庄叔闻声抬起头“难道又是证据?”

一听有证据组内没出外勤的警员瞬间蜂拥上去:“什么证据啊?怎么感觉邦哥惊呆了?”

边说边凑过去一看也跟着惊呆“这、这……这该不会是李文炳行凶时的照片吧?”

“一看照片就知道是啊!”另一名警员伸手拿过两张照片看着看着表情诡异起来“这好像不是同一天哦?周围景色不同李文炳和受害人穿的衣服也不同。”

庄叔等人闻言立刻也凑过来看照片。

几人比对着看完照片,最后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失语,直到Ada开口打破宁静,问道:“你们说,这些照片是李文炳自己还是目击证人拍的?

一名警员接着说:“如果是李文炳自己拍的,他什么癖好?而且他拍的照片,怎么会落到匿名证人手上?

另一名警员道:“如果是匿名证人,他怎么能近距离拍摄这么多照片不被发现?而且他为什么不在拍到第一张照片时报警?这样明明可以避免更多无谓伤亡。

“这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看完信的李成邦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根据匿名证人的提示找到没有被发现的受害者尸体,查出事实真相,避免更多人受害!

说到这里,李成邦从几人手里拿过照片说,“我现在去找Madam,申请加速并案。

有了新证据,警方效率提高不少,十二点不到就完成了并案工作,成立了专案调查小组。

下午三点左右,两具一直没被发现的女尸被挖出。

五点整,李文炳终于没扛过铁证如山,承认杀人事实。

但案子还没结束,佛光街凶杀案的凶手至今未知,还会不会有第七名死者依然是迷。

关于是否要通过媒体向市民预告可能会有第七名死者,李成邦和徐警司意见不同。

徐警司觉得香江市民笼罩在凶杀案的阴影下已经一个多月,目前看六个案子虽然破了五个,但仍有一名凶手逍遥法外,就算披露案件调查情况,市民肯定不会满意。

这种情况下,再告诉市民第二名凶手可能再犯案,无异于是火上浇油,不仅会影响警队声誉,还会导致人心惶惶。

不如只通报前五个案子的案情,专案组则兵分两路,一边抓紧查第六个案子,一边联系户籍警,找到符合第七人条件的市民,将人保护起来。

这样一能给香江市民吃一颗定心丸,维护社会安定;二也能避免打草惊蛇,说不定还能制造机会引君入瓮,抓到第二名凶犯。

有警方的保护,也不用担心符合条件的市民安全,算是一举三得。

但李成邦觉得香江几百万人,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