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047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武周]定鼎》全本免费阅读.cc

这实在是一个很大胆的假设。

大胆到,但凡听到这句话的对象换一个人,她这位皇后都要被状告一句大逆不道。

可一旦这个假设开了头,很多早已积压在心中的想法就陆续冒了出来。

正因为她并非世家子弟出身,甚至亲眼见过长安洛阳之外的各州是何种风貌,才让她知道,在科举这项看似公正的选拔之中,出身寒门之人与世家门阀子弟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哪怕面前只是个孩子,但因她聪慧好学,武媚娘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慎重。

或许还因为,这本就是她心中的思考。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合计两千多人的名额中,能给低级官员甚至百姓的,充其量不过四五百个,还大多位处京兆之地。拿到名额的,一般出于姻亲缘故有门路可走。此外,乡贡上考士人每州至多三人,也多有人剑走偏锋,改换籍贯投牒。”

“所以必须从严限制州郡辗转、掠人名额之事,否则贡举未开,已有有识之人被断上进门路了。”

李清月听得出来,当阿娘用有些犹豫的语调说出这番话后,她像是忽然推开了其中的一道门,也让后面那些一边思考一边缓缓说出的话变得顺利了起来。

她思考之中的逻辑条理,在她选择依照着科举的流程分析之时,也展露无疑。

她拽着阿娘的衣袖,朗声追问了一句“还有呢?”

这一句鼓励来得真是恰到好处。

武媚娘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进士科考核,按照规则只单考时务策,所以历年策文早被国子学编纂成册,用于教习考生。”

“却也正因为如此,陛下曾经与我在闲谈中说过,永徽年间的时务策题目大多雷同,以至于考生不必当真在国事中有所见解,只需死记硬背旧策文即可。”

“更有甚者,连经文史书都不想要通读了,只想靠着仿写策文入选。这不是一件好事。”

这事情放到现代也是一样的道理。

作文仿写多了或许确实能拿高分,但应试技巧和实际应用绝不是一回事。

长此以往,只会让人成了死脑筋。

武媚娘沉吟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应当在考核的科目上做出改变,比如加上帖经的内容作为平衡。”①

李清月此时并不只是在听而已她也在学在想。

听到这里她忽然补充道:“不仅如此若如阿娘所说题目已陈旧不变那出题人也该多换一换。”

“对!”武媚娘应道。

她紧接着往下思考既有考便有批阅而批阅之时……

“阅卷中出自名流的考生多能得到审卷者青睐以至于寻常考生大多不能尽显才华。那么若由我来主持此事的话……”

她在年幼读书之时曾经一度和母亲戏言若是能令考生伪装身份她必定也要去考场上瞧一瞧能不能给她一个中选的机会。

当然那话就如阿菟说她能考进士榜首一样只能当做是个笑谈。

但??

伪装?

她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可能性“或许可以将考生的名字和籍贯都给尽数隐藏掉然后再进行阅卷?哪怕师从国子学与太学的学生可能因为笔迹的缘故被辨认出来总比之前的情况更好!”②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开口问道:“阿娘科举考试的试卷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呀。”

武媚娘本以为她只是好奇便在一旁的空白纸张上示意。

只是当她将各处分布的样子落于笔下后却听得女儿说道:“那要是这样的话遮盖住姓名信息好像不太方便。”

“我不是觉得阿娘说阅卷藏匿信息的方法不对而是几万份卷子呢……”

“全用纸糊的话太浪费了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她一边说一边将纸张折了个角试图将带有名字的部分尽数掩藏掉。

但这也同时带来了一个麻烦会让这份试卷不利于和其他的放在一起一并进行审阅。

武媚娘眼见这一幕若有所思“我懂你的意思了不过要这样做的话恐怕还得将考卷的形式也变更一下。”

她此时只隐约冒出了些想法却还没能抓住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但她已感觉到在这样的对答之中开动脑筋实在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她也必须在这一刻承认她骨子里的冒险精神

反而在这出对科举的议论中感到一种难以遏制的热血上涌!

她也已随即想到了下一条。

“贡举及第之人还要参加铨选而后才能被授予官职但铨选所考察的内容又与贡举不同。”

“就比如说书、判二项考察的是案件与政策的解答若是寒门子弟根本无从接触到相应的考题。这就让他们在铨选中也能表现优良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她说话的语气又坚决了不少“若我来做的话不妨稍稍放宽对于答卷格式的要求只取内容优劣或许能让拥有真才实学之人有出头的机会。”③

“不不止……关于铨选还有另外一事可改。”

她忽然又想到了一条神情中更添兴奋。

若非女儿还在身侧李清月几乎怀疑她想要站起来以便慷慨陈词。

“进士及第之人多需经由数年守选才能得到官职委任

“就因为非天子准允不开制举竟令每逢铨选便有上万人之多!而天下三十五万胥吏之中能自历练中担当大任的本也有不少。”

“倘若天子有心也有余力能多亲自筹措几次铨选或者制举便能将其中的耽搁影响给抹消下去!”④

“阿菟你说……”

等一等。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武媚娘忽然像是被一盆冷水给浇到了头上。

是啊制举举办与否这是天子才能下令的事情。

就算此前的那些她当真能凭借着皇后身份对陛下做出谏言的方式来提出改进措施没有李治的准允这数条改良计划都绝不可能有实现的机会。

她忽然无声地叹了口气这才朝着面前的女儿问道:“阿菟你说我这些想法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了?”

不!怎么会!

李清月才不觉得!

她此刻目光定定地看着面前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