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章 075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武周]定鼎》全本免费阅读.cc

武媚娘既下定了决心,要借助着李治分出权柄做一番大事,以让自己在朝野之中更有一番立身之本,就没打算耽搁。

当李治于第二日再度谈起此事的时候,武媚娘便说起了有关高丽进军之事。

不过,说话之间也是要讲究艺术的。

陛下选择由她来协助理政,必定经过了再三的思量,可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权柄已完全稳固。

恰恰相反,李治可能还在观望之中。

所以她选择换一种方式来说。

李治的头疼让他昨夜又没休息好,思绪有些混沌,好在这并不影响,他在听到媚娘提到“百济”二字的时候,神思还是稍微清醒了几分。

“若我没记错的话,苏将军着人奏报过,他已将百济国主扶余义慈和他的两个儿子,连带着百济国中贵族五十多人一并带着往洛阳赶?”

武媚娘道:“正是。大约就在半个月后了。还来得及为其妥善筹办。”

李治揉了揉额角。

苏定方此前的胜利确实是好消息,可惜这消息正遇上了他发病最严重的时候,以至于都没能及时在朝会上议论。

等他回来了该当重赏才对。

而听方才皇后的意思,不只是苏定方要进行嘉奖,还要让这场献俘大会办得有声有色。

虽然不可能达到此前那出西域使者长安觐见的地步,却绝不能让这些战俘轻看了大唐,也轻看了陛下!

皇后的理由说得令人信服。

要知道,百济虽是小国,但国中百姓仍有十几万人,光是在此战结束之后被苏定方渡海引入中原的就有一万两千多人。

这些百济贵族中还有一部分要重新带回边地,用于管辖那些百济平民。

若不让他们彻底不敢擅动,谁知道会不会再出现降而后叛的情况。

武媚娘补充道,“如果说苏将军带给他们的是武力震慑,那么陛下和洛阳带给他们的就是国力威服了。”

李治听得点了点头。

又听武媚娘接着说道,早前为何高丽国主都被打服了,却又重新跳反呢?

还不是因为那高丽地处边陲,乃是区区蕞尔小国,平日里便只知道坐井观天,还当大唐仍处在那尤需天子亲征的开国之时。

那么在百济

这里就不当犯这样的问题。

所以

这话说的……

何止是在理也真是切中了李治的要害。

他又听见皇后若有所思地开口:“说到高丽……陛下或许还能在这献俘大会上宣告要彻底稳固东北边境。”

“如今新罗、百济先后臣服夹在中间的高丽又怎能继续置身事外倒不如让苏将军、薛将军在明年继续对其发兵作战。”

“也正好用这天子之言再吓一吓那新罗、百济二国。您说是不是?”

她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又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想到苏将军逢战必克薛将军又屡次击败高丽威势甚重或许正能给陛下带来好消息。总归要不要打高丽姑且不管这个献俘大典可以一办。”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能叫做冲喜了。

冲的当然是李治这个疾病。

还怪吉利的。

当然这话是阿菟在听到她的计划之后说的可不能真拿来当理由。

“媚娘不必如此过谦你说的其实没错。”李治思虑了一番后回道。

“西域方向唯独还存在纷争的只是吐蕃和吐谷浑之间起码短期内苏定方的影响犹在不至于发展到需要重新大量调兵的地步。这确实是平定高丽的最好时间。”

若让李治来说的话或许原本驻扎在西部战线上的有一些人也可以调度往辽东。

高丽既然总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架势那就彻底将他们给剿灭好了!

然而他刚想到这里忽然又觉有些目眩心闷连忙扶住了桌案。

待那一阵晕眩感过去后他方才无力说道:“便按照皇后所说的吧先将献俘大会筹备完毕。至于那高丽之战……”

“或许正能作为皇后协助政务的第一件事了。”

唐军出战乃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高丽盘踞之地在春秋战国之时被周天子册封给箕子汉代时则是玄菟郡所在本就是中原政权的土地。

那怎么能继续被蛮夷所占据!

这是朝

中早早就达成的共识。

此外,高丽六十九万余户的庞大人口,和其特殊的位置,也难保不会成为中原头顶的祸患。

既是势在必行,就不当因为天子有恙有所拖延。

若已明言,由皇后代为传达旨意乃是不得已之举,遭到的反对声音会比他所预料的小得多。

李治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隐约意识到,媚娘已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绝佳的开场。

但他一时之间思绪不定,也不知道该当说这是恰逢时事,还是该当说,她并未辜负自己对她的期待。

反正,媚娘所说正合乎他所需,他也不必因为这等想法而限制于她。

见武媚娘并未在得到他的准允后离开,李治问道:“皇后还有何事?

武媚娘说:“既是要筹办那献俘大会,和早年间的亲蚕礼总归是不同的,我想向陛下求索几个人手。

李治本想笑她这话说得太过小心,又因还是身体不适,终究没能笑得出来。

便只回道:“此事你放手去办就是,不必多加问我了,就说是我的意思,让礼部官员都将筹备事宜向你汇报。若人手还是不足,就让洛州长史安排些人手相助于你。

“不,我说的不是这些。武媚娘否认道。

“这些,就算陛下不给这个准许,为了将事情办得体面我也会去抢的。我说的是,本不在官员行列的人。

“不在行列?李治有些困惑。

武媚娘语气从容且坦然,“陛下,阿菟都有卢照邻和王勃这样的伴读,若要写个公文还能有人代笔,我总不能没有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