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先逼他做一个抉择(2 / 2)
对方何止是与吐蕃党项联军往来交手数年,在统兵天赋上也得到过苏定方的
高度评价,此事便该当不假。
“但对方必然已对大总管到来做好了准备。”裴行俭提醒道。
“你放心吧,我不会小看于他的。”李清月摆了摆手,看向了裴行俭带来的兵力分布舆图。
若只算当下的兵力,李清月所统率的大唐府兵加上结盟的蒙舍诏与东女国,再算上吐谷浑可参与作战的兵力,其实已略多于吐蕃与党项、白兰羌的联军。
但胜败不是这么算的。
要想凭借着这样的一点优势,就给禄东赞带来足够毁灭性的打击,还远远不够。
吐蕃的作战奖惩制度,培养出的是一群野蛮且善战的将士,以至于当他们想要以点破面冲杀入敌阵的时候,所能发挥出的作用绝非唐军可比。
就算现在他统辖的兵将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出自吐蕃本部,也足够他在正面战场上随时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积石山一战,李清月能打出这等几乎歼敌的战绩,完全是玩了一手攻其不备。
可要想擒获甚至斩杀禄东赞,已用不了这一招了。
外围的斥候以及为他所驱策的羌人队伍都能成为奇袭的障碍,混战的调兵更是禄东赞所擅长的东西。
而一旦让这位吐蕃大相逃出生天,他便多的是办法,凭借着唐军无法长期将大量兵马驻扎于吐谷浑,在必要的时候卷土重来!
到时候,恐怕会比现在的情况更为麻烦。
因为吐蕃必然要先解除己方的后顾之忧,杜绝掉唐军能自川蜀入藏的可能。
既要打,就要将吐蕃打痛!
最好还能将这位吐蕃大相永远留在此地!
李清月沉声说道:“我们还需要给己方制造出一点优势。也要将这个包围圈再布置得严密一些。”
兵力,不能算是她们的优势,至多只能算是一个能编织包围圈的前提。
真正的优势是,禄东赞不知道他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便对她的指挥作战风格不太了解,难以对症下药,李清月却能从裴行俭告知的消息中推断禄东赞的行事。
另一条优势是,先达成的积石山一战被禄东赞向着联军隐瞒,这意味着,这几方之间的联系绝没有想象之中的紧密,甚至让禄东赞选择不对外示弱。
这便是李清月的可乘之机!
只不过和这等可以戍守以待后援也能强攻杀出生天的老将较量每一处落子都得小心谨慎着来。
在当下所获得的消息里对于她先瞒天过海进军蚕食掉吐蕃援军的举动禄东赞的应对真可谓是少之又少。
但李清月相信他不可能只在按兵不动只是他所做出的准备都不在她的斥候能探查到的范围而已而在他自己的队伍之中。
她一边听着裴行俭剖析禄东赞这几年间的进军方略一边沉吟思量。
在对方停下话茬的时候裴行俭忽然听到安定公主问道:“倘若我再往前下一步棋如何?”
他闻声看向了李清月伸手指去的方向便见对方指着的位置赫然正是大河回转之地。
此地?
除却南北山势阻挡自此地往东便是大片的草甸距离吐蕃联军的驻扎之地堪称一马平川不过百余里之遥。
但别看这片草场平旷乍看起来适合于骑兵冲锋因白河、黑河、羌水都流经此地此地的相当一部分草场都为河水浸透实则还是以沼泽地形居多。
若要在这样的地形下冲锋袭营几乎不可能做到。
相比之下禄东赞若要依靠于此地的地势做出有针对性的击破还要更加容易一些。
这应当也是为何安定公主在击败了吐蕃援军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强攻偷袭。
裴行俭端详了一番李清月的面色试探性地问道:“大总管应该不是想让禄东赞与你决战于野吧?”
李清月摇了摇头“我还没愚蠢到这个地步。”
禄东赞自夺取白兰羌到如今的数年间必然已将这一带摸索透彻。
吐蕃兵马对于这等草甸作战更已养成了本能的规避不是唐军这等外来户可比的。
所以草原决战就算己方人数略占优势胜的也一定会是吐蕃。
她唇角旋即露出了一抹危险的笑容接道:“但我可没说进驻此地的是唐军啊……”
吐蕃的援军原本就要顺着积石山下的河谷继续前行一直行到此地越过这片草甸与禄东赞统帅部众会合。
所以若是吐蕃“自己”的兵马出现在那里也是很合理的不是吗?
她如今不过是成全对方本要做成的事情而
已。
“积石山一战后,吐蕃将士的尸体都已被尽数掘地掩埋,身上的盔甲兵器被我方收缴了一部分,这几日间已清理出了能用的。李清月伸手示意裴行俭同她一并来,当先掀帘而出,朝着其中一个方向走去。
见裴行俭已跟上了她的脚步,她继续说道:“若说要将所有人都换成吐蕃装束,这必然做不到,可要让这支队伍看起来像是吐蕃援军,却应该不难。
反正她要糊弄过去的,从来就不是知道吐蕃援军现状的禄东赞,而是与他同行的其他各部。
“若此次交战中收缴到的还不够的话,柏海的兵器库存中还有一部分可用的,都能派上用场。
裴行俭望着面前开启的库房中堆叠有序的皮甲与大旗,对于李清月想做的事情已彻底有数了。
他缓缓开口:“兵者,诡道也,这五个字中的真意,看来是已被大总管明悟不少了。
听到裴行俭这句认可的表态,李清月当即传令:“让薛将军,黑齿将军,敛臂王女速来大营议会。裴将军??
她又转回来看向了裴行俭:“劳驾一并参谋此计如何布置吧。
……
十二日之后,在白河与黄河交汇之处的草原上,便驻扎起了这样一支约莫在两万人左右的队伍。
不过大概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这一行人根本没有两万之多,只是在营地的规模上看起来有此人数而已。
可对于调兵途经此地的白兰羌部众来说,他们看到的便只是吐蕃一路此等规模的军营驻扎在此,甚至对他们做出了友好让路的举动。
那些身着吐蕃士卒衣着的羌人与南诏人远远看来,与吐蕃精兵相差无几,倒是那立于营外的精甲将军身量尤其之高,只怕在身高腿长的吐蕃人当中,也得算是个中翘楚。
这一路白兰羌援兵在抵达吐蕃联军军营之后便将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也给带到了此地。
于是当禄东赞走出营帐的时候,就见那芒邦氏的党项羌人满脸笑意地迎了上来。
“大相果然不曾欺骗于我等,您前几日就说援兵将至,如今便已到了。要不是白兰氏调兵方至,我等还要被大相蒙在鼓里。
禄东赞的眉峰隐隐一动。
他的援兵?他怎么不知道他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