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6进城(2 / 2)

加入书签

“行,你放心,这些于我可是专业的,就算不给我采买数据,我也能估算出来,别忘了你叔我以前是干啥的。”宋泽林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应承下来。

“对哦,咱叔可是干工程的大老板,应付咱们两家这小房子,还不是小菜一碟!”谷小满在旁笑嘻嘻地接话。

双方约定办好事情就各自直接回村无需汇合,便快速分头行动起来。

且说父母四人脚步匆匆直奔西市,一路上,看到的尽是雪灾与战乱留下的疮痍。

原本热闹的集市冷冷清清,偶尔几个行人也是面色匆匆、神情疲惫,街边的铺子大多门窗紧闭,沿途居然还有不少铺子贴着封条,还有不少挂着歇业的牌子。

看来还在灾后重建阶段,处处弥漫着萧条与破败的气息。

原本宽阔平坦的街道,如今坑洼不平,积雪消融后留下的泥泞肆意横流,马车驶过,溅起一滩滩浊水。

街边的树木也没能逃过一劫,好些枝干被积雪压断,只剩光秃秃的半截树干,更添几分凄凉景象。

为了节省时间,四人决定分工协作,谷云峰夫妇带着图纸找陶器铺子,定制谷小雨设计的陶管,这些陶管除了用于化粪池,还有室内的自来水管使用。

谷云峰夫妇一路过来看到好几家陶器铺子还未开张,他们沿着街寻摸,最终在一条小巷子里寻到了一家还在勉强维持的陶器铺子。

铺子虽小,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店内摆放着一些简单的陶器制品。

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角落里修补一件破损的陶器。

谷云峰上前,客气地说明了来意,并递上了图纸。

老板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一番,皱起了眉头:“这陶管的尺寸和样式有些特别,需要找熟练的工匠烧制。”

“那贵店可以定制吗?”谷云峰追问。

店铺老板面露难色:“客官,不瞒您说,之前县城封锁,我这铺子受影响,差点和其他铺子一样关门歇业,流失了不少熟练工匠,这几日才重新开张,只有一两个老师傅,可这特殊尺寸陶管的制作,耗时费力,成本比常规的陶器要高。”

“这价格高些倒也能理解,只是这时间可耽搁不得,咱们建房急等着用呢。”谷云峰立马回应。

刘玉凤补充道:“老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您这边尽快安排人手烧制,若是能提前完工,我们另有酬谢。”

老板思索一番后,点了点头:“行,既然二位如此爽快,那我也尽力而为,争取早日把陶管给您做好。”

说罢,双方敲定了具体的价格、交货时间以及定金金额,谷云峰夫妇付了定金,转身出门准备去砖窑铺子与宋泽林夫妇汇合。

宋泽林夫妇这边,将沿街的几家砖窑铺子粗略逛了一圈,最后锁定一家规模最大,货品最全的铺子。

可能是县城许多房屋需要重新修缮,各家砖窑铺子不同于其他铺子,几乎都开门营业了。

但即便如此,宋泽林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砖瓦等材料的价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