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第25章(2 / 2)

加入书签

做打包和发货的,一律日结,一天干满5个时辰,可以得到20文钱的工钱。

做精细活儿的,比如脱模和混合比例的,一律月结,还要签订契约,如果工作期间泄露配方,要三倍赔偿工坊损失。

月结的话,一个月是一两银子的工钱。

仙客来做的最熟的伙计,一天也就5文钱,还要全程被人呼来喝去。

两相比较,小河县凉粉工坊简直是在做慈善。

一开始定这个工价的时候,马师爷提出了质疑,认为给的太多了,完全可以砍掉一半。

李春花坚持给这么多,因为工作时间长,出货量起来了,大家得三班倒才能保证不拖货。

“多劳多得,大家这是应得的”

“况且咱们的配方很简单,如果给的少了,难免有人会铤而走险,直接偷配方出去卖”

“开这么高的价格,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在这上工”

最后,工坊稳定了出货量,马师爷也彻底没了话说。

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工人们各个恪守工坊规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主动高发。

好几个心思不纯的进来,配料房鬼鬼祟祟的偷窥,第二天就被告发扔出去了。

清水县这单生意,让李春花受益良多。

以往她只是在想着怎么提高地里的产量,以至于忽略了另外一个天然的资源。

还记得贯穿小河村的那条河吗?

小河村背靠大山,有山有水有田,怎么能发展不起来呢?

清水县能大力发展各种水产,小河村为什么不可以?

在回来的路上,李春花仔细想了一下适合小河村养殖和种植的水产。

首先是各种鱼、虾、蟹,首先排除蟹,这个对水质有要求而且适合圈养。

小河村的水是流动的,不适合养螃蟹,而且大梁貌似对螃蟹不怎么感冒,在辣椒出来之前,螃蟹和鱼类都是腥的不行。

至于养虾,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不过去哪里弄虾苗也是个问题。

再就是种植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菱角、藕、茭白。

清水县那边主要是养鱼和菱角,藕类倒是种的不多。

想到这里,李春花立马起来去翻了一下带回来的那半马车的东西。

一截藕正静悄悄的躺在角落里,上面被洗的干干净净。

李春花拿起来检查了一番,叹气道:“可惜了,只能吃掉了”

“不过倒是可以做另外一道美食”

和马师爷办好了交接,李春花带着半马车的东西回了小河村。

赵大胆负责给她当车夫,现在已经是个成熟的马车夫了。

李家院子早就忙活起来了,小茉莉正在炒菜,她的几个徒弟则是在炖汤或者烧火。

如今她已经成了大师傅,婚事也安排在下个月,等到成了婚,她就要去县里居住了。

这里的生意会交给她的一个徒弟来经营。

“师傅,今儿你怎么亲自做菜了”

大徒弟不解的看着自己的师傅。

自从收了这些徒弟,小茉莉几乎不自己动手了,只在旁边指点她们。

小茉莉从容的炒着菜,和自己的徒弟解释:“今天李姑娘要回来,我得多做几个好吃的”

“哇,李姑娘回来了”

“我给她做了新鞋子,待会儿拿给她”

“我娘硬塞给我的鞋垫子,做了好久的”

一听李春花要回来吃饭,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整个厨房都生动了不少。

怪不得师傅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