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2章 严嵩请辞,再下江南(1 / 2)

加入书签

严嵩没有理会自家儿子的问题,而是看向一边的徐阁老徐阶。

这家伙一直在摸鱼,平常朝廷上面不管讨论什麽,他都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

大多数人支持的东西,徐阶那一定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

如果是大多数人反对的东西,那徐阶也指定反对,打死都不肯同意。

如果大家都不表态,徐阶也肯定不会表态,主打的就是一个摸鱼。

首辅严嵩也知道这位次辅的性格,平常也不会搭理他。

毕竟有这麽一位不管事的内阁阁老,总比天天跟自己唱反调争权来的好。

可现在不一样了。

就在方才,严嵩看到朝廷上面的局势,就已经隐约明白了什麽。

心中已经产生了一丝退却之意,这个时候,反倒是尊重起了徐阶。

或者换句话说,严嵩需要最後再看一看徐阶的态度。

“徐阁老,陛下说的这两个人选,你怎麽看呢?”严嵩问道。

徐阶睁开浑浊的双眼,一副刚刚才睡醒,似乎还不清楚情况的模样。

“严阁老,您刚才……刚才是在说什麽来着?我没有太听清啊。”

“实在是抱歉,最近这身体一直不太好,耳鸣很严重,你要不再说一下?”

徐阶一副老态龙锺,随时都要挂了的样子,显然是想摆出不堪重负,不想搭理的态度。

不过严嵩可不愿意放过他,将问题又复述了一遍,然後询问他的意见。

“这……这个事情吧,我觉得两人都是很优秀的,对吧?”

“如今,陛下当政,海晏河清,可谓是君子满朝,这内阁阁老的位置,又不是多珍贵。”

“谁都能做,谁都可以不做,不是说谁一定要做,谁一定就不能做!”

“虽然民间都在说内阁阁老就是宰相,可太祖皇帝曾经明确废除了宰相之职。”

“咱们内阁也只是给给陛下参谋参谋,出个主意,或者说帮着整理一下文案。”

“所以说到底,谁来当这个内阁阁老,其实都犯不着在朝廷上面讨论。”

“陛下觉得谁用着合适,用谁就好了,首辅大人,你说是这麽个道理吧?”

严嵩整个人都懵了。

在大明内阁设立之初,的确是这麽回事,相当於是皇帝的秘书。

不过後面早已经演变成了实质的宰相,这会儿徐阶在这里装什麽傻呢?

偏偏他说的东西就是太祖皇帝规定的东西,谁都不能反对?

不过严嵩看到他这般姿态,反倒是放心了不少,点了点头。

“徐阁老言之有理,不过咱们本来就是帮陛下出出主意嘛,决定权肯定在陛下手上。”

严嵩的目的很简单,他现在已经打算退了,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待下去。

只是担心自己退下之後,徐阶就会成为内阁首辅,会不会对自己斩尽杀绝?

刚才他让徐阶表态,实际上就是试探徐阶,会不会想要笼络这两个人?

到时候内阁三位首辅,全部都成了徐阶的一言堂,那他手下的严党恐怕就跑不掉了……

如今看来,似乎是有些杞人忧天,这徐阶……始终是那个摸鱼王。

如今,朝廷大臣的意见基本上一致了,严嵩和雨化田都支持两人同时进入内阁。

还剩下一个巨头徐阶,这会儿不表态,但也没有反对。

至於严世蕃等人的声音,在没有严嵩支持的情况下,本身就没有多少人在意。

“那就这麽定了……孙承宗担任文华殿大学士,赵文华担任东阁大学士!”

“至於吏部尚书,就交给钱谦益,大家都没有意见。”

小皇帝在任命两位内阁阁老任命的同时,也将钱谦益送上了吏部尚书之位。

这可是六部第一的尚书,实际许可权,比之内阁阁老也只逊色一筹。

“陛下圣明!”

严嵩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居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没有丝毫的反对。

而有了他的领头,整个严党都不会有反对的声音,只有严世蕃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毕竟以严世蕃的资历,也未必不能担任这吏部尚书,到时候想要入阁也简单许多。

可严嵩并没有举荐他的意思,反倒是支持雨化田。

“陛下英明!”

第二个表态的巨头就是徐阶,他从来没有和雨化田对着干,这会儿自然也是如此。

说完这话之後,徐阶又斟酌着说道:“不过钱谦益本身是吏部左侍郎。”

“如今他升任尚书,这左侍郎之位空缺,倒也不是很合适,不如让张居正担任?”

张居正是御史大夫,掌管朝廷的监察机构,地位比六部尚书略逊一筹。

不过高於其他的侍郎。

如果调任其他五部的侍郎,那恐怕就有被贬谪的嫌疑,可吏部的情况比较特殊。

六部之首,掌管天下中低层官员的所有任命。

吏部左侍郎也不算委屈了,而且论及实权和前景的话,可能还比御史大夫更胜一筹。

徐阶举荐此人,所有人意外之馀,突然又觉得很合理了。

毕竟现在的张居正身上打上了雨化田的标签,都知道他是阉党的人。

可他们同样没有忘记,张居正是徐阶的门生,双方也有一份渊源在。

“他这是在干什麽?”

严嵩目光有些晦暗,一时间摸不清徐阶的意图。

到底是想为自己积攒势力,还是单纯的想要交好雨花田呢?

“算了吧,陛下!”

雨化田突然站了出来,“张居正担任御史大夫挺好,主要是刚提拔也没有多久。”

“他才刚刚熟悉了御史台的事情,如果又突然转到吏部,又得熟悉许久。”

“以我之见,不如另择贤明!”

雨化田要的很简单,那就是掌握实权,而不是一些名义上的东西。

吏部左侍郎固然很好,可现在吏部尚书都是他的人,多一个左侍郎又能怎样?

反倒会因此将御史台这个监察机构丢出去,就他而言,并不是很划算。

最重要的是,张居正是未来的首辅之才,必须要好生磨练一番。

之前在翰林院,後来又在顺天府,简而言之,他已经熟悉了中枢和地方的运行机制。

接下来就该熟悉监察机构的运行规则。

如果有可能的话,雨化田甚至想让张居正去军队当中磨练一番,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事。

张居正也连忙道:“微臣刚刚熟悉御史台,还是忙活这边的东西比较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