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所长(2 / 2)
这个日历他从头翻到尾,发现只是一年的历法,也就是说朝廷决定开始往下分发新历以后,年年都要造出新的日历。
今年的日历是才造出来,作为一项特殊的新产品,在过完年才发给他们,而在以后,这个日历只会是在新一年到来之前就会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除了日子、气象、凶吉,每一页最下的“大晋科普”,作用更大。
它会介绍一些大晋简单律法,提醒百姓有事报官,衙门不管就来洛京,用寥寥数语介绍大晋不同地方风土人情。
看的久了,所有人都会有知道,他们在大晋,他们是晋人。
历法对农业国家的作用是很大,如果他们大晋每个州郡县都能有这样一本日历,甚至是每个有产识字之家能有,那对整个大晋的认同感塑造,将会是空前的。
公孙弘一瞥,朱平也低头,手指摸着日历上的某些字眼沉思中,显然他也发现了这点。
朝堂上聪明人不少,御史中丞姚章也同样想到这里。他更是想到了这制造日历的技术以后还能制造多少其他的东西。
譬如,着学派的书籍。
大晋朝廷对民间着书立说,收徒办学都是一个不怎么管的状态,因为这并不会威胁到大晋的统治,有人不爽骂大晋两句,记个小本本以后踢出选官行列就行,问题不大。
但现在有了纸,有了这些能成批造字的技术,着学派就可以很好拿捏了。只要纸不允许私用,只让朝廷办公使用,或者只能朝廷用纸造书,这种技术垄断必然造成文化垄断。
看到日历以后,姚章就知道以后竹简必然会被纸淘汰。
着学派到现在,除了鲁氏子弟和琅琊学派靠着独门技术得到陛下青睐,其他学说思想没有一个让陛下多看两眼,包括姚章所在的溧阳学派。
理由很简单,鲁氏子弟能帮着陛下炼铁煮盐,琅琊邹氏能进太史局测算历法,还能进学宫编史。
依照他对陛下的浅薄了解,鲁氏子弟和琅琊学派的知识绝对不会被埋没,陛下会帮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