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缺钱(2 / 2)
谭纶干咳一声道:“公主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怎么能挣到钱是吧?”都让人看出了,装来无用,朱福宁重重点头道:“对,我确实在考虑怎么能挣钱。“公主想挣谁的钱。”谭纶突然问及,朱福宁不客气的反问:“大明的天下谁有钱?’得,谁都不傻,试探的话大可不必。
“其实好的丝绸极为难得。尤其是宫中的绣娘。”谭纶在这个时候告诉朱福宁这一事实。末了再补上一句,“若能售与西洋价格会更高。”朱福宁警告的瞥过谭纶,出售西洋,怕是都忘了嘉靖实施海禁吧,找打不成?“朝廷与西洋之间一直都有交易。”谭纶收获朱福宁警告的眼神,还是提醒另一个事实。朱福宁一顿,谭纶这回也不吱声了,等着朱福宁消化这些消息。朱福宁虽然看过不少牒报,有些细节上的事其实并没有弄清楚,都是粗略看过去,比如海禁的事她知道,更清楚倭寇进犯。
对于倭寇自不必说了,朱福宁相当认为应该趁机将倭寇灭了。用艾跃进教授的话来说,宁背一世之骂名,也要为子孙万代谋福。别跟她说什么现在的倭寇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呢。难不成现在倭寇进犯大明杀的不是大明的人?他们抢的不是大明的财富?倭寇如今在大明做下的事,和他日侵略中国做的事性质是一样的。都知道以后他们会杀我华夏人民了,再留着他们干什么?嘶,扯远了扯远了。说海禁的事呢。
朝廷喊着海禁,不让百姓们远航贸易,试问会有多少人家没了活路,一落千丈。偏喊了海禁的朝廷却又和外面贸易往来,这不等于在说,朝廷立下的规矩朝廷不用守,百姓们都得守。
公平吗?
不公平的种种一定引起无数人的反对,哪怕明面上没有人喊出来,总会有人只做不说的。说来眼下倭寇的人数有多少来着?
一个小小的倭国有那么多的人吗?
仔细一想,该懂的人都会懂。
“你的主意是让我回宫找人专门做丝绸?”朱福宁心上沉甸甸,对某些个皇帝做下的事,真真是看都不想再看一眼。可没办法,她确实没有能力改变。所以只能懦弱的避之不谈。“公主,擅长借势是一个聪明人的本事。”谭纶声音轻柔的开口。借势啊!朱福宁不懂这个道理?
若是不懂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借嘉靖的势了。势弱之时要懂得借势,哪怕在将来的某一天朱福宁势大了,也一样需要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