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陷于人(2 / 2)
李新成答应下,相关的消息都及时打听到,蒋天和得朱福宁提醒,确实寻上了严嵩,比起夏言一方的人关注谭纶到底有没有偷盗公文,倒是满朝的人都对谭纶唾弃无比,以为谭纶背叛了夏言,品行不佳,理当夺去他的功名。当然,严嵩那边的人很聪明的追问夏言一方,“”
他们既然状告谭纶偷盗公文,
证据呢?
没有证据偏又让京兆府将人拿下,谁下的令,为何如此没有规矩的行事?谁给他们的胆子?
证据还是有的,人证在,物证也有。
人证是夏府上的人亲眼看见谭纶偷盗公文离去,物证是在谭纶的住处确实查到这样一份公文。
这样看来确实是证据确凿。
眼看可以堵住人的嘴了吧,谭纶要求当堂对质。夏言一方的人不同意,人证物证俱在,有什么好对质,莫要浪费时间。严嵩一方的人冷笑的提醒,大明律可没有不许对质的说法,再是证据确凿,被告要求对质天经地义,他们需要做的是配合,而不是说一句证据确凿,再丢出一句浪费时间。关系一人的性命,一人的前途,哪里是他们一句浪费时间,连给人辩白的机会都不曾的。最终,当堂对质,谭纶和人证对话,无非追问人证他是何时何地入的夏府,偷的公文。夏言府上的人早有准备,说出了具体的时间,结果就是这个时间叫谭纶捉住作为突破口。不巧的很,夏府说他入府偷盗公文的时候,他当时正和朱福宁在庄子上,无须朱福宁出面,谭纶让人去请庄子上的人,比起夏府自己的下人指证,庄子上的人和谭纶并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也只是刚认识不久。
人证至此也就变得不可信了。
倒不是没有人想对人证动手脚,然而若是普通人有可能,这里面的人都是皇家的佃户,高官们都知道嘉靖将庄子赏赐给朱福宁,现在是朱福宁的不假,然而皇家的人他们敢动吗?有好些人都意识到,事情不太对。
接下来是物证了。
所谓从谭纶的住处搜到的公文,谁搜的,当时都有谁亲眼看见公文是从谭纶处搜出来的,区区一份公文罢了,想要贴身带着,构陷于人是难事吗?谭纶直接反告有人栽赃嫁祸,要他的性命。如果这个案子由一方来审,真相可以被掩盖,可是夏言一方在告,严嵩这边在竭尽全力的保人,谁也不可能成为一言堂,最终案子一五一十的递交上去。结果还没有最终出来,夏言-方被人捉到把柄了。比如确实夏言一派确实有人以势欺人,想好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