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生死两茫茫(2 / 2)
之后他立即安排马匹干粮事宜,当准备停当时,只见公主出来,身着一袭红衣,气质高贵、英姿无限,使人无限敬畏。
他不由自主地对她一拜:“小人在此谢公主大义。”
暖暖叹了口气:“我和亲之时,人人都说我大义为民,现在你又说我大义,我哪有那么高尚,我只是为了我的夫君罢了。”
“公主勇气,非寻常女子可及。”陈安说罢,命人牵来一匹马,是珍珠。
“我身为公主、王妃,本就不是寻常女子。”暖暖接过马鞭与缰绳,拍了拍马儿的头,说道:“珍珠,你还记得我,让我们再驰骋一回。”
“请王妃上马!”陈安单膝跪下,示意她踩着他的大腿上去。
暖暖撩衣上马,马鞭一拍,珍珠嘶鸣一声,飞奔出了军营,之后紧跟着绣衣使与陈安。
冰绡安排舒雁与两名绣衣使留守临闾关,又派两名绣衣使去宁远城待命,她与其余绣衣使换了军装与公主同行。
临闾关与建昌大营二百余里,行路一天一夜,一行人在第二日午后赶到了建昌大营。
大营中帐,陈安将调兵的军令呈给大营守将陈铨,陈铨看过后,又将信交于军中文书校验笔迹是否正确。
他接过来人手中的兵符,仔细观看着,正是崇宁王殿下对那一半兵符,但他没有立即拿出另一半兵符来匹配。
虽说历来是“认符不认人”,但遣将领调兵,不单单只有兵符,还要附有文书,上书征战目的、调兵多少、出兵何地,兵符与文书齐全,方可出病。
他细细打量着下面站着的两个人,那个自称“陈安”的男子,虽身着铠甲,却是一副文弱书生样,让人不能相信他是军中之人。
倒是陈安身后一身着黑色斗篷的人,虽然戴着风帽看不清相貌,却能感觉到其不凡的气场。
刚才从这人手中接过兵符之时,那双手虽然缠着布条,却可见手指纤细,肌肤细嫩,应是个女子。
这女子是何人?军中怎会有女子?
来人恐有诈!
所以他却不敢贸然承认此兵符,若承认便是坐实了崇宁王殿下私自屯兵之实,后果就是殿下及全营将士性命不保,祸及九族。
沉思良久,他才开口道:“此军令调的事临闾关之兵,你是何人?竟敢来此调兵。”
陈安拱手为礼:“小人是辽西郡郡尉府管家,曾任崇宁王军中法算,殿下曾秘密交代小人,紧急时可调用此处兵力,如今边境危机,敌众我寡,请将军速速出兵,救殿下于水火。”
听到此处,陈铨心中一急,猛然站了起来,顿了一下后又缓缓坐了回去,此时有军士将军令送回,对他点了一下头。
他又将军令看了一遍,看日期是四日前,便问道:“你们从临闾关来?”
陈安:“正是。”
“若殿下危难,更应由殿下亲书文书,派亲信八百里加急,持兵符来调兵,可为何只有你二人前来?”
暖暖藏在斗篷下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此前她犹豫过要不要将兵符直接拿出,建昌大营多年未动,难保其不会叛变,但她最后还是决定直接拿出兵符,因为时间刻不容缓,这是救冷逸尘的最后一丝希望。
事情紧急,晚一刻冷逸尘便会多一分危险,暖暖摘下风帽,自亮身份:“本宫乃崇宁王王妃,就是殿下亲信,请将军速速出兵。”
陈铨听了,微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