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3更新装备(2 / 2)

加入书签

但是永明城缺人。

本身来永明城的大部分都是流民,能有几个读书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大魏先祖头脑一拍设定的户籍制度,更是牢牢的把那些技术人才绑死在了匠户上。

身在匠籍的人,祖祖辈辈都要留下一个人继承匠籍,其他人能干别的活计但是继承的那个人却要负担沉重的劳役,和军户一样,几乎与奴隶无异。

世道好的时候勉强还能活的下去,世道一旦败坏,他们的生活就比普通人更难坚持。

尤其是一些能工巧匠,地位低而又有技术,常常被高门大户侵占为奴,甚至这种侵占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豪门世家迎婚嫁娶都会在名单上写上所带的匠户数量。

宋时倒是托了王家的海商帮忙网罗工匠人才了,不过永明城现在封港了也运不进来,她也只能一遍遍的看着自己的草图叹气。

好在火器局的徐穆倒是对她画的零件图和手枪样式格外感兴趣,不仅复制了一部分,还经常过来问她细节,然后和现在的鸟统做对比。

是的,就是原先夜不收里面的徐穆,因为伤了腿,他没法再继续在军营里待了,宋时打听了他在夜不收里面的定位,特地上门把他请到了火器局,他在这里也算是如鱼得水了,白天的时候还要兼职学堂的体育老师,和民兵队的基础训练。

虽然腿不太行了,但是能做的活还是很多,而成渠也被重新安排去了军营当教头,挑选好苗子继续培养。

贺章在医馆住了半个月,就活蹦乱跳的和宋时打了个招呼回军营了,因为这次的任务,他连升三级,很快又被派出去驻守铁矿那边,顺便和过来的女真部队练练手。

永明城这边,简陋版的高炉的温度还不够稳定,炼出来的钢水还是含有少量的杂质,这个问题只能慢慢调整,不过用来更新军营的冷兵器还是绰绰有余了。

趁着现在大河即将冰封之前,借用了改良过水碓技术,倒是可以代替人力,对钢水进行源源不断的前期处理,把高炉里的钢水变成百炼钢,节约了不少工匠的时间,有功夫进行更有技术含量的加工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