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长在心坎(2 / 2)

加入书签

不若我们将藏书馆中的竹简书籍誊录在纸张之上,在宫外修建一图书馆,吸引天下学士来我国都。到时候人才源源不断来到我夏国,父王就顺势推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就是科举考试,由考官出题,考生作答。题目可以事关民生、战役、赈灾、水利,考生在试卷上各抒己见,由考官选出其中佼佼者,进而得以面见父王,加官进爵。”

“此法甚妙,既能笼络人才,也可施恩于寒门。”夏公赞扬道。

“子澄不若今今也。”时子澄甘拜下风道。

秦昭年和顾玉也纷纷赞赏,这倒是搞得秦淮婧愈发不好意思了。

“依今今所言,此后夏国需得先发展民生,再又明确律法,后又改革法度。至于发展民生一事,不过‘吃穿用度’四字。

但我夏国收成并不好,勉强足够百姓糊口,寡人这么多年征收的赋税已然很轻,百姓却仍旧只能堪堪维持平常生活,更不必说读书识字,也决称不上什么国泰民安。

寡人命昭年多年研究提神粮产之法,却也无甚佳音。”说道最后,夏公甚至长叹一声,面上浮现出颓唐之色。

“父王,先前我偶得几种能亩产千斤的粮种,早在昨年秋日种在了太子哥哥城郊的田庄中。算算时日,估计也已长成,不知明日父王和各位哥哥们可愿和今今一起,一起去见证亩产千斤的奇迹。”秦淮婧见不得夏公这番颓唐作态。

这位君主一辈子尽心尽力,把毕生的心血都花费在了夏国的发展中,不可谓不是一个令人尊重的贤明之君。他做的已经够好了,不过是时代所限,只能做到这一步罢了。

但是她秦淮婧来了,就会拼尽全力改变这一切。

“亩产千斤!”众人惊呼出声。

“今今,你可是口误说错了话?”顾玉不可置信发问道。

“当然没有,我说的全都是真的,你们明天去现场,看到挖掘成果后不就知道了?”秦淮婧无奈回复,她也知道这事容易让人震惊了些。

“那我可得好好观摩观摩,今今可不能忘了带上时哥哥。”时子澄也激动出声。

而秦昭年和夏公却是相信的,他们永远都坚信秦淮婧能够给他们带来奇迹!

而夏公则是在听了秦淮婧这些关于政事的见解之后,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也不后悔之前的冲动行事。

夏公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接着回答道:“好,父王和今今一起去。”

“哥哥也是。”秦昭年同样回复。

待这偏殿重回宁静,夏公才又说道:“农事之事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而国库空虚一事也不必担心了。今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