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4be分界线(2 / 2)

加入书签

这人姓冯,是太子被囚禁后,从东宫一党寻了过来的。

陆青檐道:“刘仲青已经死了,大昭危不危和她有何干系?与其说这些迂腐无用的废话,冯大人不如动动脑子,想想陆?接下来的异动。”

冯大人被他说得脸色发黑,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皇上尚未痊愈,就被这个消息气得又病倒了。

病中太子亲侍汤药,还偷偷抹泪,皇上夜起时看到,心中甚慰,便将刘仲青一事交给太子查办。

不到两日,刘仲青的生平经历、人际关系就被查得清清楚楚。

与刘仲青有牵扯之人,首当其冲是德庆七年被处斩的一名死囚,名为宋庸。

这名死囚生前是吴江首富,朝中便有人状告刘仲青谋财害命,替这名死囚喊冤。

太子欣然受理,重查当年吴江旧案,要力证宋庸清白。

然而第二日,一封弹劾工部右侍郎陆庸的折子就呈到御前。

折子上的内容直言当朝陆庸陆大人,就是当年吴江的死囚宋庸。并细数了宋庸圈地走私等罪状,附上了当年判案文书的绝笔信。

除此之外,太子更是亲笔罗列了首辅闫慈及义子陆庸的种种罪行,厚厚一沓罪证亲手捧至景胜帝床前。

陆青檐很快拿到了折子的抄录。

最上面写的“陷害忠良”四字尤为醒目。

邓显说:“动作这么快,显然是要有准备,调查清楚就立刻放出来,不给我们应对的机会。长公子,要不要联络大臣上疏,在皇上面前解释。”

“不。”

陆青檐说:“让所有人上疏,就说汤家满门忠烈,而我陷害良臣,罪该万死!另外找几个在皇上面前中立的臣子,让他们去御前夸赞太子,体恤百姓,伸张冤屈。堪为国储,能担大任。”

邓显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用意。

再怎么样,汤家也是皇上亲自定罪,判处流放的。眼下太子伸张冤屈,不仅是儿子逼着父亲认错,更是一个臣子逼着君王低头。

想要长生不老的皇上卧病在床,却看到朝中有一位如此能干的储君,就连中立的臣子也偏向他,那么朝中其他大臣呢?

国储担大任,将国君置于何地。

陆青檐说:“趁此皇上疑心的时日,我们便有时间好好布局。”

一群官员恍然大悟,跟着连连点头,太子终究不成气候。

然而出乎意料,第三日,他所说的时间便到头了。

.

东宫再次上疏,这次的折子,写的却与前一次大不一样。

藐视皇权,勾结北漠。

有官员愤愤道:“这分明是平白诬陷!”

陆青檐沉默不语,让人把抄录本拿过来,几乎是凑到鼻尖细看。

他看不清楚,只看得清字迹凌乱,却有一个明明白白的念头:

“这是陆?的字!”

陆青檐将抄录本砸到地下。

邓显惊道:“怎么可能?这字迹与他的字不一样。”

有熟悉陆?的官员捡起来,仔细分析后说:“有他昔日的笔风,许是用左手写的。”

抄录奏折的是他在皇上身边安排的内侍,如今便代表内侍已被发现。而陆?还亲自抄录一份给他,分明是挑衅!

抄录本能到他的手里,极有可能,陆?早就把折子递了上去。他看到的这一本,已经是几日之后的了。

极有可能,太子上疏后的当天,陆?便重写了一本奏折。

他们迟了。

陆青檐闭了闭眼。

他让邓显从头到尾将折子念一遍,听到“七月十二日,陆庸于皇宫纵马出城,僭越皇权”时,邓显停了下来:“长公子……”

陆青檐捂住胸口,肺腑中有什么横冲直撞,即将破肚而出似的。

他难以忍受地扯着纱帐起身,推开邓显的搀扶,从一地跪着的官员中跌跌撞撞地走到门边。

姜昙和陆?合力,血淋淋地捅自己一刀。

陆青檐瞪大双眼,喉咙中翻涌出一股一股的血腥,摇摇晃晃倒下去。

门外的天地向下塌陷。

在这要命的关头,老天突然将他的眼睛还给了他,他能看见了。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没持续几天。

如今被关在大理寺里,才两日过去,他的眼前又模糊不清了。

许是因为四面黑漆漆的,又无旁人。老天见他不需要双眼,便又收了回去。

真是善变的老天。

.

陆青檐看着窗外,嗤笑一声。

他又看向姜昙:“这下真的是最后一面了,姜姑娘来都来了,连句话也不肯对我说吗?”

姜昙提着食盒走近,看清陆青檐的模样,顿住脚步。

他身着囚衣,发髻乱糟糟的,失了平日光鲜的模样。几缕头发从额头垂下来,盖到他的下巴,像极了他最讨厌的野人。

姜昙犹豫着开口:“你的眼睛……感觉如何?”

陆青檐伸手在脸上一抹,摸到了一手湿意。牢里光线昏暗不清,但他猜得到那是眼泪。

不由笑了笑:“啊,你说这个?其实都是骗你的。我告诉过你,从一生下来我就不会哭,到现在也从未流过眼泪。以前在你面前,都是装的。那是服药之后的副作用罢了,只是你好像误会了,后来我便不再提,将错就错,骗你同情。”

姜昙将提着的食盒打开,从里面取出食物和水,以及一件衣服,梳洗之物一应俱全。

陆青檐并不去接,只是讥讽地笑:“这个时候,你记得倒清楚。”

姜昙抬眼看他,眼神微颤。

陆青檐好像不知道,他流下的不是眼泪,而是血泪。

姜昙怔怔无言。

半晌,她深吸一口气:“你恨我吗?”

陆青檐冷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