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那是误会(2 / 2)

加入书签

而她之所以不好过,是因为遭受弹劾。

“楚荣安”作为御史中丞,主要职责就是纠察百官,肃正纲纪。

但是现在,陛下修通仙台寻仙问药,虽然政务也在管,但是非常信任那慧德大师,比之前招揽的任何术士都信任,朝臣们就怕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信任过度,将来做出越发荒诞的行为。

而如此昏庸行为,“楚荣安”作为御史中丞,不仅不上谏规劝,甚至大肆鼓励帮着陛下找能人异士,这样的行为不就是助纣为虐吗?

所以弹劾“楚荣安”的折子犹如雪花一般袭来,层层叠叠堆满了赵晏华的龙案。

“楚荣安”现在遭到不少弹劾,尤其是那些不站丞相一党,而衷心于赵晏华的臣子坚定的联合起来,上谏一定要处置“楚荣安”,肃清朝堂,以正纲纪。

如今“楚荣安”办的事也获得丞相青眼,他自然不能让“楚荣安”有事,否则这让那些追随他的臣子怎么看?

对于丞相而言,若是无关轻重的追随者,被发落也就发落了,比如之前的“楚荣安”。

但是现在的“楚荣安”,不行!

下属忠心耿耿为他办事,没有好处就算了,出了事儿第一个拿底下人去顶包?他威信何在。追随他的人如何安心卖命?

所以丞相准备给“楚荣安”明贬暗升换个职位。

而太后也听闻了此事,便先一步找到“楚荣安”,想知道她有没有因为这几日的事,而对丞相心生怨怼。

不过见楚瑶光回答如此坚定,太后的心便放了下来。

“眼下你被众多大臣弹劾,若是不处置你,实在难以服众。但是你放心,哀家不会让衷心做事的臣子寒心。所以丞相的意思是,决定暂时将你外派出去。待你立下功劳,再重新回来,届时会给你换个差事。”

听到要将自己派离出盛京,楚瑶光脑袋飞速旋转,在思索应该答应还是拒绝。

而面对楚瑶光的沉默,太后也不想让她觉得,这个行为是卸磨杀驴,于是紧接着补充:“放心,最多也就两三个月而已,届时就会重新调你回京,继续为哀家效力。”

楚瑶光似乎没有拒绝的权利,于是应下太后的提议。

“微臣明白太后的良苦用心,定然不会让太后失望。”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而楚瑶光思索一番,还是问出这段时间困扰的问题。

“启禀太后娘娘,微臣还有一事,想请太后娘娘解惑。”

太后挑眉:“何事?你且说来。”

楚瑶光想起那日去龙居宫,看见那个收杖刑而死的宫女,又想起那天晚上离开龙居宫,赵晏华对着自己的画像流露的真情。

这实在让她分辨不清,赵晏华对自己究竟是思念还是痛恨,是牵挂还是厌恶。

去问赵晏华肯定是不现实的,楚瑶光只能从侧面询问太后。

“听闻之前陛下迟迟不愿意选秀,似乎是在寻找一个叫做楚瑶光的女子,可见十分在意。如今陛下虽然同意选秀,但是微臣想,还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好。盛京之中应该没有这个女子,否则早就被找出来了。如今微臣即将离京,可否需要微臣把这个女子找出来,然后......”

楚瑶光自己做了一个阴狠的神色,又把手横在脖子处,做了一个杀的意思。

听到这话,太后明白“楚荣安”是想找出赵晏华在意之人,然后控制起来,届时就看赵晏华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了,而太后神色也露出几分冷意。

“关于这个叫做楚瑶光的女子,哀家也非常好奇。哀家与陛下相处多年,从未听陛下提过。但是登基之后,却像是着魔一般要找这个人,还画了诸多画像,但是奇怪每一张画像都没有五官。现在甚至不惜修建什么通仙台,要借术士之手,寻找这个人。不过那些术士都没有找出这个叫楚瑶光的人就是了。”

听着太后的话,楚瑶光陷入沉默,她又在重新思考可惜当时那个宫人被杖杀的场景。

“你的想法是好的,哀家也想把这个人找出来。只是可惜啊,没人知道这个楚瑶光长什么样子。毕竟哀家察觉之后,早就派了不知道多少人自称楚瑶光,然后去接近陛下,可惜都被他识破。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被贬到浣衣局,直到上一次,他直接将人杖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