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2怀疑是本能,信任是惯性(2 / 2)

加入书签

当时,作为太子中舍人的上官仪还因此劝谏李弘,说他贵为太子,一国储君,关乎社稷未来,万不可随意玩乐,损害身体。不仅如此,上官仪还劝谏李治,说太子位高责重,哪里能和寻常孩子那般没有顾及,而且安定公主在队伍里随意行走,礼仪疏漏,于皇室形象无益,以后可别这么做了。

上官仪在隋大业年间为避祸而出家为僧,在贞观年间通过科举考取进士而进入朝堂,因善作文章,为太宗的御用文人,官至秘书郎,起草诏令,侍宴赋诗。后来因为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一起修《晋书》,成了起居郎,负责记录太宗言行。李治即位后,上官仪升为了秘书少监。显庆元年,李弘被册立为太子,上官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

既然说到这儿,便不得不再多说几句上官仪以自己命名的诗歌风格??上官体。这一诗歌风格虽然得等几年后上官仪成了西台侍郎(即中书侍郎的改称)才流行起来,不过早在贞观年间,上官仪还是太宗的御用文人时便有了雏形。

御用文人,才名为当朝最高统治者所认可,自然是志得意满,应制作文,歌功颂德,粉饰升平,格律工整,辞藻华丽,绮错婉媚,却也内容空泛,缺少慷慨昂扬之气,更无人世百姓真实。

说回上官仪的谏言,李治之前因为其他近臣夸赞安定公主像他而高兴得很,当时还跟着显摆了显摆女儿的聪慧可爱,后来还把近臣的赞言和武皇后、安定公主、李弘都说了个遍,现在让他告诉女儿,你这行为不好,以后别做了,怎么可能?这不是在打他自己的脸吗?

所以,李治只是夸赞了上官仪对太子的关切,同意了他所说的“太子要珍重身体”,而对于安定公主的部分,就打哈哈敷衍过去了。

再回到本章开头,李治询问武皇后,平日里早就坐在桌旁等着用膳的安定公主怎么没在。

武皇后神色轻松,还卖了个关子,“安定交朋友去了,现在估计和新朋友聊得正高兴呢。您也知道,咱们安定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李治想到女儿平日的做派,忍俊不禁,随后佯装苦恼地顺着武皇后的话蛐蛐起女儿来,“安定这个孩子,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