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第35章(2 / 2)

加入书签

科举制还未出现的时空里,无数帝王眼前一亮。

嬴政琢磨起科举制的名字,听起来是选拔人才的一众方式,能打击贵族势力,选取忠于皇帝的官员。

不对,科举制要考试,能看书学习的人都不是普通百姓,依然是贵族子弟多。

刘彻也意识到问题,他现在才造出纸来,还没法大面积推广,官方太学也仍然是世家子弟,还不如察举制呢。

吕雉和邓绥思索过后,同样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除非人人都能从天幕上购买东西,借助后世的力量,人人都读上书,吃饱饭,才能在她们这里进行科举制。

【其四,劝课农桑,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发行到各州县,鼓励军队自己屯田,兴修19项水利工程。

其五,巩固边防,收复安西四镇,驻守军队,确立实际上的领土主权。

其六,提升妇女地位。

争取父在为母服丧三年;放宽妇女服装限制,妇女出行戴帷帽即可。

开女试,任用大量女官,让女子参政议政,有李氏、颜真定、库狄氏、裴氏、上官婉儿等人。】

上官婉儿手一滑写错一个字,天幕还提到了她的名字!

作为女官,她也跟随陛下留名后世了。

李氏、颜真定、库狄氏、裴氏都互相对望一眼,能青史留名,这是她们没有想到的事情。

【武则天还放宽妇女日常活动,女性可以穿男装、骑马射箭。

制定新妇不跪的婚嫁习俗,男跪女不跪;禁天下妇人为俳优之戏。】

天幕下,正在观看视频的大唐女子心情畅快,原来是有了当今的女皇陛下,她们的日子才更加自在。

她们刚听到不少辱骂女皇篡位夺位,仳鸡司晨的。

有人打定主意,待会就让这些人好好闭上他们的嘴。

【更多武则天的施政策略就不展开说了,下面讲一下被人争论的两个点:酷吏政治和军事功过。】

武周

武承嗣先出声了,“污蔑!这一定是有人在抹黑陛下的名声。”

武三思随声附和。

“肃静,先听天幕说,”武?打断武承嗣的反驳之语,细细思索天幕说的酷吏政治和丢失疆域问题。

她是使用了酷吏,但营州之乱是怎么个事?

【使用酷吏就是错的?就是凶狠、残暴没人性?

非也,酷吏对帝王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是帝王的打手,干脏活的。

武则天只在特殊时期,使用了酷吏,而且只是替武则天铲除一些政敌,稳定政局。

这些酷吏一没有掌握行政大权,危害国家;二始终受控于武则天,完成打手任务后,全部都被问罪。

而且,酷吏又不是单武则天一个人使用,各朝各代都有酷吏,或者类似酷吏的机构。

如汉武帝也大量使用酷吏,又如各朝代的皇城司、锦衣卫、东厂、粘杆处等特殊部门,他们充当皇帝的耳目,必要时特殊行事。】

西汉,汉武帝不屑道,“酷吏怎么了,好用就行啊!”

他使用酷吏,快速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还用酷吏维持告?制度,攒下一大笔钱充作军资。

武周

武?点头认同天幕的话,使用酷吏是打击敌人的重要一环,不服她的人太多,必须要拿出一把锋利的刀来震慑这些人。

酷吏用的好就是一柄利剑,用酷吏是她厉害。

【军事上,武则天大体上还是继承了李世民的思路,对周边政权怀柔体现大国风范,外加施行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就是以夷制夷,名义上归属大唐,实际上不干涉人家的政权管理。

一方面派遣军队和将领实行镇压;另一方面给予钱财物资抚慰。

原则就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武则天也采纳这个原则,来则接纳,去则不追,叛则讨之。】

大唐,李世民手指敲着桌子,想着羁縻一事,实行羁縻,能节省大唐的兵力物力,但也有弊端。

他有点担心,后世的帝王能不能搞定外邦,能不能上马杀敌,“天可汗”的称号不是谁都有的。

【697年,武则天通知的武周疆域达到最大,有1241万平方公里。

总的来说,武则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