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书局(2 / 2)
看来《白娘子》在这盛京学子圈里面,是相当的受追捧啊。
叶长砚还从一家书铺的掌柜那里打探到,《白娘子》最新的章节讲到,许仕林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前往雷峰塔欲救白素贞,却是无功而返,后得知,法海将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时说的偈语“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蛇出世,断桥相会”。
自己在云峰楼说到这一段的时候,已经是暑热难耐的时候的事了,看来有心人听了书,要把这些脚本转化成文字,然后传递到盛京,再印刷成册,这中间的所耗费的时间着实有些长了。
回到石鼓巷,叶长砚把这事跟蔡老提了提,蔡老也有些震惊。
“老师,这盛京大小的书局大概有多少?”
蔡老轻轻捻了捻胡须,思索片刻才答道。
“这盛京城官办的刻书处主要掌控在工部、礼部和秘书监手中,他们所刻之书,多是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书目。”
“然后少府监也有掌控着一定规模的刻印处,不过少府监所掌控的刻印处,多是为皇家服务。”
叶长砚和梁靖程都点点头,耐心等待蔡老继续往下说。
“这民间掌握刻印的书局就比较多了,最大的几家包括,集贤书局、中正书局、鸿扬书局和博文书局,这几大书局背后都有着相当的背景。”
“集贤书局的背后是传承千年的望族丰邑刘氏,也就是太后的娘家。中正书局的背后应当是宗室子弟的产业,我曾听说河东郡王有孙子参与其中。”
“鸿扬书局的背后应当是盛京大族吴家的产业,也就是前任万寿县县令吴鸿昌的本家。剩下这一家博文书局,应该是江右大儒商范北山后世子弟的产业。”
“那听老师这么说来,这《白娘子》被刊印成册的事情,有可能是鸿扬书局在参与。”
听蔡老介绍了盛京的四大书局,梁靖程便猜测这是鸿扬书局参与了其中,毕竟吴鸿昌在万寿县任县令,对当地的情况尤为清楚。
但叶长砚心头却涌起一股直觉,这事的背后不一定和鸿扬书局有关,但却极有可能和吴家有关,叶长砚的脑海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张模糊却熟悉的脸庞,叶长砚仔细琢磨一番,这张脸庞似乎和吴家兴很是相似。
“我倒是不这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