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废后(1 / 2)

加入书签

夜晚,皇太极跌跌撞撞来到皇宫书房里。

黑暗中,皇太极坐在桌前,双肘撑桌上,以手遮面,黯然神伤。

这时,一盏灯笼和脚步声经过窗外,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哲哲站在门外,注视着皇太极。一个侍女看了哲哲一眼,哲哲点点头,侍女进屋,引火点燃桌上蜡烛,然后急忙出屋。

哲哲进屋,关上门,转身注视着皇太极。半晌,皇太极痛苦灰心地喃喃道:“真的,都是真的!现在我明白,她偶尔的恍惚,偶尔的愁容,是为谁而起的了。她从来没有……用那种眼神看过我。从来没有……”

哲哲沉默半晌,不无一丝苦涩地道:“皇上……又何尝用那种眼神看过我。”

皇太极:“哲哲,我对你……是不同的!我们是结发夫妻。情,也有很多种……”

“可是您知道我要的是哪一种呢?”哲哲挣脱开他的手,“且不论当初是皇上您执意要的玉儿,玉儿就算曾经跟十四爷有点什么,那也是过去的事了,如果他们真的有点什么,凭十四爷的本事他们也不会继续待在这里了。”

“哲哲,为什么连你也要帮着他们?”

“我不是帮谁,只是就事论事。”哲哲从容地回答,“我知道自己不该要求皇上给我所想要的那种情,那我也恳请皇上放过玉儿。”

“既然她嫁给了我,就是我的女人。那她的人,她的心都必须完完全全属于我。”皇太极在殿内踱来踱去,“哲哲,至于我对你只能这样。”

“是吗?”哲哲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龙凤镯,“已经很晚了,皇上早些安置了吧!”

“哲哲……”皇太极突然间有些站立不稳,他刚才说了些什么。他踉踉跄跄转过身,身子却晃了晃。

刚才所说的话,字字戳心戳骨,一行行泪水从哲哲眼中滚落下来。

自那场家宴过后,皇太极一连很多天都不再去永福宫,连清宁宫也去的很少,有很多次他都想去看看哲哲,可是总是到了清宁宫宫门外又止住了步。

而在这些日子里,哲哲借口自己身子不舒服,连每日的请安都免了。只每天坐在清宁宫暖阁内看着日光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消失。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失落,她是大清的皇后,她的使命是维护好科尔沁和大清的平和,她不该耍小性子,不可以撒娇,甚至于不可以有自己的情绪。

这么多年,她都做到了,为何这一次她做不到了呢?

“娘娘,皇上今天又睡在了关雎宫。”珍哥走了进来。

关雎宫的宸妃是玉儿的姐姐,也是她的侄女。却不想被皇太极瞧中了,立了宸妃,赐了她关雎宫。

“嗯,”哲哲低低地应了一声。现在她跟皇太极倒真的是相敬如宾。他们是还见面,是还说话,只是怎么都疏远了许多。

今天她又睁着眼睛度过了一天,现在她终于领悟了汉人的那句话,“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到底是何意思了。

皇太极身着明黄腾龙袍,剑眉鹰目,身上带着自然而然的王者风范不怒而威,俯瞰着这崇政殿中所聚集的文武百官。

一使者进献了许多珍宝奇珍,其中有一张白龙皮,寒冬腊月放置在大殿内,一室温暖如春。使者表面上恭恭敬敬地献宝,却掩不住眼底的得意:“只怕连大清,也没有这样的宝贝吧!”

大清群臣都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的东西,一时间竟面面相觑,无人作答。

在一片沉默中,多尔衮从容出列,淡淡说:“何足为奇?我大清有远胜于此的珍品。”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多尔衮对身边的人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只见侍卫们抬着一筐炭上来了,多尔衮随手拿起其中一块:“这便是我大清的珍宝。”

使者顿时笑了:“恕我眼拙,这好像就是块……木炭?”

群臣都露出尴尬的神色,连龙椅上的皇太极脸色也不好看。

“正是木炭,”多尔衮神色不变,“大清家家户户都用的木炭,令百姓不会挨冻过冬。我大清不将珍宝蓄积在皇宫中供一人享用,而恤养民生,藏富于民,令百姓衣食饱暖,安居乐业。”

范文成稳步上前,“白龙皮只能暖一室一殿,这块木炭,却能暖天下。”

“奇珍异宝不过玩物而已,何足道哉?民心,才是天下至宝。”多尔衮身如芝兰玉树,磊落立于大殿之上。

听完这番话,皇太极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踱步而下,指着多尔衮问使者:“你们进献的珠宝玉石,可比得上朕朝中美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