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山4k(1 / 2)
仙山陡峭,仞如悬剑。路不太好走。
顾修涯沿着蜿蜒小路而上,穿过一片密林,见一城池,未入,复行数里,越一山坡,前后走了快五个小时,终于望见了熟悉的凉亭。
八角凉亭坐落在一片平整草地间,左右翠竹围抱,顶挂七色琉璃塔尖,立柱皆为百年沉香木,其上金漆做底,绘龙描凤,一派典雅华贵气象。
亭前立一竖碑,有人高,上刻大字,笔锋峥嵘,乃谓:问仙。
此亭便是仙山上的地理分界线。
凉亭向下,不问跟脚,不问来路,无论人妖精怪,皆可随意活动。
凉亭向上,即为仙家行在,非修真求仙者不能入。
在上一次的故事中,顾修涯就是在这里遇见了一位【归元教】的师兄,并被其当做天生的道胎种子,带回了山门。
仙山内修仙者不知凡几,因法门、理念之分,演化出了数百门派。
每派各立山头,画地为界,如前世的国家一般,对内自治,对外有限合作,瓜分了整个仙山。
由于穹顶【皓月】对于【物象】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越靠近月亮的区域,越容易诞生神异【外丹】。所以实力强大的门派都高居山巅,二流者则分布在山腰位置。
【归元教】原本也是位列顶峰的大派之一,还曾出过执掌仙山的【山君】。
但天地巨变之时,归元教的【山君】突然闹出来一番大动静,直接导致了教派底蕴暴跌,再也没有了坐享山巅神地的资格。
顾修涯听派中师兄说过那件事。
据说,这方天地原本乃浩然正景,有朝霞雨露,日月轮光,万物争相勃发,实为仙家福地。
但随着仙山越建越多,天,不知怎么就暗了下来。
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山如笋出,日渐昏沉。初如隔岸观火,见亮而不觉其至,温骤降。复似明珠生尘,有光无亮,温如数九。恍恍浑浑百年,终成将熄之烛,浩浩晴空不再,唯余:黑空、一点。”
文字在很多时候都是单薄的,它只能记录下片面的信息,难以如面对面交流一样尽数传达人类的情绪。
但此刻,回想着这段记载,顾修涯仍旧从字里行间之中,感受到了来自记录者的仓皇。
黑空、一点。
短短四?字,道尽了那片世界的可怕,也道尽了人类在黑暗中的无力和恐慌感。
顾修涯不用想也知道,当时的修真者们,肯定是想过无数办法来试图扭转这种情况的。
但......仙山外那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已然道明了结果。
总而言之。
大日就这样昏沉晦暗了数百年,终于某一日落下后,不复升起。
世界因此陷入了长达九天的黑暗。
直到,月亮突然升起。
很多人惊讶的发现,相比之前日月正常交替的那段时间,月亮......变得更亮了。
它不再西升东落,不再运动,就那么高挂在天上,取代了太阳的职能,将世间万物都笼罩在它清冷的光芒下。
大地重获光明,却也再没有了昼夜之分。
不少人将之当做天道的馈赠,因为太阳会抑制【外丹】的诞生,而月亮则会加速这一过程。
月光恒照,对如今遍修外丹法的修士们而言是一件好事。
修真界因此迎来了高速发展。
期间不断有人悟道飞升,留下一个又一个传说。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近千年。直到天地巨变,仙山崩塌,千年的辉煌就如被抹去的水墨画一般,变作了后人口中的‘想当年’。
顾修涯不知道其他仙山上当时发生了什么。
他只听师兄说,归元教的【山君】在天地巨变时,曾受感生应,三刻悟道,立地飞升。
如果【山君】就这样去了,那归元教怎么说也得沾几分福气,不说一举成为魁首大教,至少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山君】在接引仙光降下的当口,居然......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