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棋局逆转苏邵瑾的覆灭(1 / 2)

加入书签

在苏邵瑾不断遭遇挫折、深陷自我怀疑的漩涡中,背后隐秘的操控者范弘和周毅,却以冷静而精准的步伐,暗中布置了更加致命的陷阱。他们以表面上的支持和实则隐晦的算计,将苏邵瑾一步步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范弘与周毅表面上与苏邵瑾同心协力,然而背后则与其他几位朝中大臣密谋,每人分工明确,悄然布下绵密的障碍。他们安排心腹将苏邵瑾的部署汇报给天?帝,甚至在苏邵瑾尚未做出决定时,便提前泄露了他的计划。这些大臣表面上频频对苏邵瑾献策,实则让他在朝堂上陷入左右掣肘的困境。

“你觉得苏大人会查出什么端倪吗?”一日,周毅在夜色中对范弘低声道。

“他自负且已身陷困局,就算察觉,也不过是徒劳挣扎罢了。”范弘一脸笃定,语气带着一丝冷笑。

随着粮饷问题愈演愈烈,苏邵瑾的愤怒与焦虑逐渐显现,而范弘和周毅则暗中推波助澜,派人悄悄在军中散布“苏大人办事不力”的言论,煽动将领和士兵对他的不满。前线将领们逐渐动摇,他们不敢公开质疑,但私底下的抱怨愈发明显。

范弘对此心知肚明,却假装替苏邵瑾打抱不平,在私下里向他倾诉道:“苏大人,边疆事务耗资巨大,真是辛苦你了。只是有些人……只懂指责,从不体谅你的难处。”这种看似安慰的话语,无形中却让苏邵瑾对朝中其他势力愈发戒备,将满腔怨气埋入心底,却无从发泄。

范弘和周毅进一步将苏邵瑾的情况刻意呈报给天?帝,仿佛只是在陈述实情,实际上却言辞微妙,引导天?帝认为苏邵瑾的“才智”可能正逐渐被焦虑蒙蔽。天?帝表面上继续给予鼓励,却悄悄加强对边疆事务的关注,暗中传唤边疆将领,安排他们直接向自己汇报。

这种操作无形中加深了苏邵瑾的孤立感。范弘时不时对他暗示朝中已有人觊觎边疆军权,或有传言称朝堂中某些大臣与边疆将领私下勾结。苏邵瑾的猜疑心在这种微妙的暗示中愈发滋长。

他曾在夜深时,忍不住质问过周毅:“为何有人背后使绊,竟不顾国事?”

周毅微微一笑,轻声道:“苏大人,世人皆以利为先,不如将此事暂放一旁,等你大功告成,自会无人敢动摇你的地位。”

为了彻底牵制住苏邵瑾,范弘与周毅暗中编造边境异动的情报,意图让苏邵瑾感到危机逼近,不得不孤注一掷。他们散布的情报显示敌军已有暗动,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后果难料。然而,天?帝对于这些所谓的“紧急”情报却似乎毫无担忧,只是暗示苏邵瑾要“谨慎行事”。

苏邵瑾反复权衡后,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他认为这或许是天?帝的考验,也可能是敌军的伺机而动,但若无所作为,他的声望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他决定冒险一试时,范弘送来“机密”消息,建议他调动兵力强行镇压可能的反叛,以显示威信。苏邵瑾全然不知,这一步正是天?帝布局的关键环节,将他一步步引向注定失败的结局。

天?帝深谙权力制衡之道,他早就意识到苏邵瑾的野心日渐膨胀,已对其有诸多不满。为了掌控全局,天?帝在暗中早早积蓄“证据”,包括关于边疆失利的可能性、一些支持苏邵瑾之人的秘密信件、边疆粮草调配的账目异动等。这些证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天?帝逐步积累,等到合适时机一举引爆。

天?帝趁苏邵瑾沉浸在权力的满足中,突然将边疆的兵力重新部署,削弱了苏邵瑾在前线的力量支持。同时,他暗中命令边疆的心腹将领在军饷和粮草上做手脚,诱发士兵的不满和前线的不安定情绪。数日后,边疆果然传来捷报失利的消息,天?帝通过密报早知此事,却选择在朝堂上冷静地“被动”接受此消息。

天?帝在深夜接到密报,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时机已到。”他将密报藏入袖中,淡然转身离开书房,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边疆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顿时引发轩然大波。朝中本就对苏邵瑾有所不满的臣子们开始借题发挥,纷纷指责他用人不当、调度失误。而那些曾支持他的臣子也因天?帝的暗中施压,逐渐与他保持距离。舆论迅速恶化,质疑声不断高涨,苏邵瑾从未面临过如此猛烈的攻击,心中逐渐慌乱。

朝堂之上,范弘冷笑一声,站出来道:“边疆之事事关社稷安危,苏大人贵为主帅,难道不该负责吗?”他的话音一落,几位原本支持苏邵瑾的官员竟默默低头,不发一言。

天?帝表面上维持冷静,似乎依旧信任苏邵瑾。然而,他缓缓展开一封奏折,目光沉稳地看向苏邵瑾,问道:“苏卿,关于此次战事的失败,有何解释?”他的语气温和,却带有不容置疑的威压。这种表面上的信任和暗中质疑的落差让苏邵瑾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心中逐渐涌起一股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