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孤家寡人的帝王之术(2 / 2)
李振华闻言心头一震,萧云天这个名字已成往事,但他知道,这位昔日的天?国‘智星’,在朝堂之上犹如冷峻的幽影。李振华沉默了片刻,沉声问道:“他……还未放弃?”
王卓面带复杂之色,缓缓说道:“萧大人一向深谋远虑,鲜少轻举妄动。他这次的‘关心’,恐怕并非出于友谊。不过,有人传言,若您能在一些事务上予以配合,他或许不介意既往不咎。”
李振华心中警铃大作,正欲追问,却听王卓低声补充道:“大人,您不必急于答复。我只是传个话,让您知晓。在萧大人眼中,您并非敌人,只是大局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他没有理由去揭穿那些小事,只要……”
“只要什么?”李振华喃喃道,语气中透出难掩的紧张。
王卓微微一笑,话语中带着暗示:“只要大人愿意配合一些微不足道的安排,以萧大人的作风,必定不会刻意为难。他并不喜欢树敌,而是倾向于使每个人物尽其用,何况您也不是萧大人的眼中钉,只需些许配合便可无事。”
李振华低头沉思,手指轻敲桌面,陷入犹疑中。他很清楚,这次谈话的意义非同小可,背后显然是萧云天的一次试探。他既想拒绝,却又担心一旦决裂,萧云天手中的那些隐秘会毁了他的家族。
见李振华神情复杂,王卓趁机添了句:“大人,无需立刻表态。只是萧大人所求不过是些朝堂上的微调,待时机成熟时,也未必会妨碍您的主张。若您能从容应对,未尝不能在这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权衡良久,最终缓缓道:“既然如此,王卓,你便替我答复他??我会考虑配合,但也需有底线。”
王卓微微一笑,点头领命离去。随着王卓的步伐渐行渐远,李振华心头的阴云却并未散去,他知道,自己已然陷入一场不可预见的权谋之中,而萧云天,正是这场棋局的幕后执棋人。
在萧云天的精心设计下,李振华在朝堂上开始推动礼部改革。萧云天的要求虽表面看来温和,但背后已暗藏深意:他要求李振华逐步将礼部内几个关键职位替换成对自己忠心的人,以在关键时刻能迅速控制礼部的动向。
李振华暗中为萧云天的提议准备好一份周密的陈述,确保这项改革在大臣们面前看似合理。早朝一开始,他便不动声色地站出,满面从容地拱手说道:“臣以为,礼部事关国体,近年事务繁多,但流程上却少有精简,难免累赘,若不加以改革,恐难长久。”
他的语气平和,条理分明,仿佛只是日常事务一般。随着他的陈述,许多大臣点头赞同,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改动。而在他的细致安排下,礼部内部那些职位调整的细节则隐秘得几乎无法察觉,轻描淡写地归结为“职务调配以顺应时务”。
然而,李振华提出的几位新任人选,让天?帝微微一怔。他虽然面色不变,却轻轻端起手边的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目光微微扫过殿中的臣子。天?帝虽未即刻表露,但心中已有些疑惑:这些人皆在宫中名声不显,资历浅薄,却被李振华提名。为何?
天?帝微眯双眼,仿佛在思索,但很快恢复正常,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中。他对李振华微微一笑,道:“礼部繁琐之务,朕自知你们操劳。这些人事变动,是否已得礼部各官共识?”
李振华对天?帝微妙的态度有所察觉,但他不动声色地拱手答道:“陛下所虑甚是,臣在提出此改动前,已向礼部诸位同僚详细商议,皆无异议。”他心中虽有隐忧,但面上毫无波澜,坦然自若。
天?帝轻轻点头,掩下眸中闪过的一丝审视。片刻后,他微微一笑,似有意无意地说道:“既是如此,那便依卿所言吧。”天?帝虽未再多问,目光却在李振华身上停留了一瞬,透出一种莫测的意味。
天?帝谨慎多疑,但深谙帝王之道,明白若贸然对李振华发难,可能会引发朝堂波动,甚至打乱他的整体部署。因此,他选择派出最信任的陈公公进行隐秘调查。这一试探方式既可以稳住李振华,同时也不会让他或朝中其他大臣觉察到天?帝的猜疑之心。这样的谨慎之举,一方面体现了天?帝的城府,另一方面也是帝王们在宫廷权谋中惯用的“无声控局”手段。
天?帝深知,李振华是一位资深的大臣,表面谦和忠心,实则心思深沉。天?帝并不打算贸然试探他的忠诚,而是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慢慢找出其可疑之处。如果此时打草惊蛇,李振华可能会迅速收敛,甚至引发对抗情绪,不利于进一步的深挖。天?帝深谙,要在朝堂中剔除一位权臣,仅凭表面判断不足以服众,必须有更为确凿的证据和充分的策略。
天?帝暗中观察,而不直接揭穿,实则是一种心理战术。他通过陈公公的隐秘跟踪让李振华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他在朝堂中行事变得更加谨慎,从而可能会在某个疏忽之际暴露更多的可疑之处。正如萧云天的逐步布局,天?帝同样深知让敌方在心理压力下自我暴露的重要性。
如果陈公公的调查发现李振华确实与其他势力有勾结,那么天?帝便可以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进一步观察李振华的上下联系,以便连根拔起、彻底铲除李振华背后的力量。这样不仅能确保朝堂的稳固,还能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
天?帝对陈公公极为信任,这意味着他不仅派遣了一个观察者,更是派出一位有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人选。万一李振华果真背叛,陈公公不仅能提供证据,更可迅速镇压或阻止李振华的反制行动。
通过派遣陈公公,天?帝既能保持朝堂稳定,又能在不暴露意图的情况下逐步收网。对李振华而言,这种潜在的威胁犹如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