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淮南之行与京城之疑(2 / 2)

加入书签

天?帝放下手中的毛笔,略一抬眼,锐利的目光落在陈公公身上,淡淡道:“何事?”

陈公公低头,深深作揖,恭敬却不敢怠慢地回道:“回陛下,探子方才来报,兰族宅院中人去楼空,只余数人看守。奴才未能及时察觉,还请陛下赎罪。”

天?帝闻言,眉头微皱,冷然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震怒,语气略带寒意:“人去楼空?何时开始的?”

陈公公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天?帝的双眼,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颤意:“奴才愚钝,兰族撤离似是分批进行,约十日前便已悄悄开始,奴才……奴才未能提前察觉到这番动静。”

天?帝闻言,放下手中的笔,终于正视陈公公,眼神中透出一丝疑惑与不解:“兰曦月的族人?他们能避开京中的眼线?”

陈公公低头不敢接话,只是紧张地候在一旁。天?帝的目光渐渐变得冷厉,敲击桌案的手指一刻不停,仿佛在暗中梳理种种疑点。

“陈福,”天?帝语气冷硬,带着些许不满,“你是如何布置眼线的?为何直到他们消失,才有探子来报?”

陈公公急忙跪地,额头触地,连连请罪道:“陛下,奴才实在疏忽,兰族人一向低调,从未引起过奴才的疑心。眼下发现动向已属不易,只是,奴才未能及时查明他们的去向,还请陛下责罚。”

天?帝眼神中露出一丝沉思,沉默片刻后冷笑一声:“兰族果真是好手段,竟能将全族人悄无声息地撤走,连你也未能察觉。”

此时,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兰族素来隐秘行事,若兰族带领族人出京,绝非单纯的迁移,更何况他尚未知道“兰曦月的假死”。天?帝心中的疑虑越发加深,甚至产生了某种隐隐的威胁感。

“立即派人追查兰族人的去向,”天?帝冷冷地命令道,“尤其是南边的各个城池,一旦有任何线索,立刻上报。”

陈公公俯首称是,缓缓退下。他心中暗自揣测,虽然天?帝尚未察觉兰族的具体动向,但已隐隐察觉到其中的异常,这对他来说是个警告,若兰曦月的去向再不清楚,恐怕他难以交代。

在高墙深院的皇宫中,天?帝独自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注视着宫殿外的广阔庭院。晨光微弱,宫墙间泛起一丝淡淡的晨雾,笼罩着整个宫廷,也笼罩着他心头的疑云。几天前的传言和流言仍在宫中暗中发酵,而兰族人突如其来的消失,更让他深感不安。

就在这时,陈公公缓步走入御书房,脚步声极轻,但在寂静的书房内依然显得格外清晰。他躬身行礼,神色间有些犹豫:“陛下,关于兰族人的消息,奴才已经加派人手探查,但依旧未能发现他们的具体去向。”

天?帝冷哼一声,缓缓转过身来,眼中透出一种审视的寒意:“你是说,这么多天过去了,依然不知他们身在何处?兰族一向低调,不招人注意。如今为何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公公低垂着头,心中忐忑不安,语气中带着一丝惶恐:“奴才惭愧。兰族人离开得如此迅速,且行事隐秘,似乎早已做好准备。奴才唯恐兰族人另有打算,特意派人加紧追踪,但至今尚无确切消息。”

天?帝沉思片刻,忽然开口,语气冰冷:“谁是兰族的当家,最近可曾露面?”

陈公公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困惑:“兰族当家也未曾出现,似乎自那日便不知去向……陛下是否怀疑兰族有意隐匿于暗处?他们如此谨慎,恐怕另有图谋。”

天?帝眼神微微一沉,语气带着不加掩饰的猜忌:“兰族当家不必兰曦月弱,他们不至于无缘无故隐退,若是他暗中布置,恐怕此事不简单。哼,若让朕查到他们有任何背叛之意,兰族一个也别想逃。”

此刻,御书房外的晨光逐渐增强,照亮了天?帝深沉的眉宇,显得格外冷厉。陈公公见状,不敢直视他的目光,连忙伏地道:“奴才定会尽全力彻查此事,绝不会让兰族人威胁陛下的江山。”

天?帝没有立即回应,反而缓缓踱步,走向书案,翻开几卷奏折,目光却并未停留在字句上,似乎在权衡某些更深远的思虑。

“兰族当家不露声色便能将族人撤出京城,手段果然不凡,”他冷声道,似乎自言自语,又似在提醒陈公公,“朕断不会让他在暗中生事。陈福,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陈公公猛然一惊,连忙伏地叩首,冷汗自额头滑落:“奴才明白!奴才定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