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高考(1 / 2)
1977年10月21日官方正式公布恢复高考,考试时间定于一个月后。
海城的大街小巷都是欢呼的声音,家里的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有了光明的前程,不需要下乡了,还会有国家分配的铁饭碗,谁能不激动。尤其孩子不得已下乡的家庭,那是赶紧通知孩子备考,考回来城里。
秦曦做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准备,为此孩子交给了公婆带,刘姨跟着小孩过去,秦家的杨姨专门过来照顾秦曦。不巧的是,孟清华正在某个项目关健时刻,已经好久没有出研究院了。此刻靠不上他,虽然公婆为儿子作为丈夫的缺席感觉愧疚,但秦曦并不介意,她已经条件很好了,有家人可以帮忙带小孩,有保姆阿姨照顾,而且她已经提前学习了很久,自信于自己的实力,肯定可以考上大学,只是学校好坏而已。
时间很快过去,高考的日子到了。海城的冬天很冷,高考当天,秦曦裹的严严实实地走进考场,走向她命运重要的转折点。
考完后,秦曦觉得一切还算顺利,题目大部分都会,主观题要看阅卷人打分。随后她和以前的老师、同学们对完答案后,大家评估自己的成绩。按照此时的大学报考流程,要先选志愿,再出分数,然后确定学校录取结果。
秦曦估分结束后,觉得可以报考好一点的学校,海城大学就是全国有名的好大学,还在海城本地,上学方便。至于学什么专业,还需要仔细思考。
正好此时孟清华回家了,他的项目暂告一个段落,不需要全天待在实验室,可以下班回家了。秦曦把握不定专业,找孟清华一起参详,他可是读过大学的人,而且海城有不少平反回来的老教授,孟清华也认识。
在请教同样上过大学,还出国留学的秦父秦母后,秦曦决定报考英语专业。
一个是秦曦感兴趣,想多学一门语言,原身从小学的俄语,父母他们那一代的文化分子都是学的俄语,原身小时候上学也是需要学俄语的,然后秦父秦母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所以秦曦从小也和父母学了一些德语。秦曦穿越过来知识也是有记忆的,只是长久不用会忘记,于是她打算从头复习一遍。
第二个是秦曦知道以后会改革开放,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工作有很大可能用得上。
第三个是因为她前世有学过英语,英语是现代学生的必学科目,她有经验,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学业。秦曦已经不想卷,只想过轻松的生活。
新年刚过,秦曦就拿到了海城大学英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报道时间是1978年的春季,学制四年。
万物复苏的春季,是希望来临的时节,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背着包袱被褥,来到海城大学入学,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启,他们光明灿烂的人生即将到来。
秦曦入学之前想的很好,孩子也一岁多了,不是离不开人的婴儿,还有公婆父母丈夫照顾,她只要晚上回来抱抱孩子就行。而学业也将轻松自如,□□粉粹后的日子也不再需要提心吊胆,顿觉天地广啊!
可惜,生活总是如此不尽人意,大学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快活,大家真的都好卷啊!
第一届大学生来源广,并不限于应届高中生,放宽了年龄和学历要求,能考上的都是精英卷王。虽然外语学院这一届才129人,每个语系才几十个人,但是也要排名啊!
大家都是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白天黑夜的学习,秦曦为了不落到最后几名,不得不一起卷。然后也白天黑夜的学习,什么花花肠子都没有了。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潇洒,休息的时候只想睡觉,还有一个小孩需要互动关心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