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1祖宗的光(2 / 2)

加入书签

听我的,人人都知道咱自己有钱,嫁妆丰厚,不指望着婆家的仨瓜俩枣过日子,咱就有底气。

过得不顺心了、拌嘴了,咱拿钱砸也是把别人气哭,咱不带掉一个眼泪珠子的。

大不了拉上嫁妆、带上孩子回娘家,或者去陪嫁的宅子里,使奴唤婢逍遥去。”

“三瓜俩枣,”朱令仪噗嗤笑了,谢家那也算是三瓜俩枣的,可见顾家内里也不是表面看着那么简单,家底也相当丰厚了。

“你放心,我肯定不会为了给别人示好就扛着几根人参、一辆牛车就把自己嫁出去的。该有的一样不能少,咱也不差钱。”

朱令仪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证。

***

两个人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定做嫁衣。

此外,还有新娘的四季衣裳鞋袜,薄的厚的喜被炕褥,新房的帐幔、帷幕、各种椅袱、坐垫、靠枕、窗帘、门帘、荷包、给新郎家预备的各种衣服鞋袜等等。

总之,今天逛街就是跑不掉跟针线上的关系。

要是大户人家家里养着针线房的,自然有手艺好的绣娘来做,她这真没有,不如直接找外头专业的人做,只要手艺好,她不介意这些。

原本顾?想说顾家或者谢家都能想法子给做,朱令仪谢绝了。

能用钱解决的,她也不想费人情。

她们俩走走逛逛,然后发觉如今正是结婚旺季,很多绣坊都忙不过来了,一连看了好几家都遗憾地摇头,手艺好的绣工都已经排单到明年下半年去了。

倒是繁荣大街另一边的顶级绣坊云祥绣坊的东家苏娘子亲自出来接待了两人。

她把人请到贵客室里,上了好茶好果子,然后道:“我仰慕大东家好久了,就是一直没机会见面。咱们这条街上,有您这么能干的人儿,我心里佩服的不行。况且,我也经常得您铺子里照应,买些好东西。”

苏娘子先猛夸了朱令仪一通,然后话一转,又道:“您能过来照应我,我别提多感激了,可正因此,我得跟您说实话,打从去年各家就陆续接今年甚至明年的嫁衣的单子了,到七月份就已经完全满额了。

我说的满额是手艺一流的绣工师傅,这一针一线的活计,加上销金销银的、钉珍珠、钉宝石的,一身嫁衣,怎么也得两三个月工夫。

眼下不说咱们家,京城里头各家都差不多。

要说能接单子的,不是挪了别人的嫁衣先顶给您,就是有退单的,毕竟各家手艺好的师傅就那么几个。”

说着,她还破例带着朱令仪和顾?去到绣娘们的工作坊里参观。她这里的绣坊温暖干净,最关键是特别明亮,因为有好几个屋子里都装了玻璃窗!

大扇的玻璃窗,在阳光灿烂的金秋,显得那么通透明亮,比起从前的纱也好,纸也好,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上。

苏娘子指着一排光线最好、最宽敞的屋子,道:“托朱大东家的福,我也知道了有玻璃这等十分透亮又保暖的东西,也得了您的济,难得装了几扇窗户。”

她转身看着朱令仪,郑重地行了一礼,道:“要说这玻璃对别的人家也有用,但对咱们这些靠手眼吃饭的绣工来说,您这就是大恩情,我得多谢您照应。”

说完,她朝屋子里拍拍手,又拿出一个摇铃晃了晃。

很快,屋子里陆陆续续出来了十几个年岁各异的女师傅。

朱令仪和顾?对视一眼,都没吱声,接着看。

只见苏娘子扫视了一遍绣工师傅,点点头,道:“正好你们也歇歇眼睛。来,我给你们说,这就是咱们对街那边赫赫有名的明阳商行的朱大东家。

咱们如今能按上玻璃这么好的物件,不用点灯熬油的熏瞎眼睛,全是借了朱大东家的福。”

十几个绣娘的眼睛顿时亮了,整整齐齐朝着朱令仪就行了一礼,还道:“托大东家的福。”

朱令仪好笑,她一摆手,“我今儿出来可没带糖。”

苏娘子也笑了。

然后又郑重的跟绣工师傅们道:“你们都知道,定玻璃的时候人家的单子都排到大后年去了,可听说咱们绣娘的不易,硬是给挤出几块来。

我也不说别的废话,朱大东家要定做嫁衣,明年二月的婚期,师傅们商量商量,能不能把活计腾挪腾挪,咱们也回报一二。”

朱令仪扬眉,她还真不知道还有这一茬。

想来是陈济他们的行事,不管怎么说,都是代表了商行的,自然也代表她这个大东家的。

倒是苏娘子挺有意思,她想回报一二,甚至想跟朱令仪结交都不假,可她不是自己接单后强制丢给绣工师傅,而是直接把好的坏的说完给绣工师傅们自己选。

谁心里都明白,这关系着下面自己屋子能不能按上玻璃这么亮堂的好物件。

毕竟眼下才按了四五块玻璃,还有一大半的人的屋子没按呢。而,这玩意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呀。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谁要是错过了才是傻子。

单子满又怎么了?

都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