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第2章(1 / 2)

加入书签

恒帝给端王三天的时间休整准备,端王先去工部办理了交接,并向尚书隋清辞行。隋清一开始对这个前来工部历练的皇子并没有太多好感,以为只是走一个过场。

但是经过了洛水防洪大坝、西南城垣改造和太庙加固重修这几个重大工程之后,隋清发现端王不但才思敏捷颇有天赋,而且不怕脏累,总是驻扎在工程一线,最重要的是他对待同僚都十分礼貌谦逊,并没有作为皇子的傲慢。

渐渐的隋清也产生了惜才和敬佩之心,毕竟不把夺嫡结党放在首位,而只是踏踏实实做事的皇子还是很少见的。

端王在工部这几年,除了工程一线之外,呆的最长时间的就是工部大书库,能看出他的求知若渴。所以隋清在端王出发前,送了他一本自己编写的修筑扎记。

里面不但有他修筑各类工程的心得体会,还有如何运用材料、人力等会最为节省银两的总结,算是很实在的帮助了。

处理完工部的事情,端王去了自己的外祖谢家。谢家是百年诗书大家,地位非同一般,前朝曾出过两任宰相。但是在王朝更迭之际,谢家渐渐退出政坛,专心著书立说、开办学堂教化民众。

先帝在位时将当时谢家的家主谢鸿请出山作为几位皇子的师傅,恒帝也是在那几年逐渐的对谢太傅产生了敬慕之情,进而向先帝求娶了当时以才慧名冠京城的谢家幺女为王妃,也就是谢皇后。

谢家虽然几代都没有入朝为官,但是其开办的“?行馆”规模很大且在南北均有分馆,不但收入颇丰还培养出多位进士,而出身“?行馆”的大裕朝官员们也渐渐形成了一种势力,这种势力在文臣和学子中影响很大,也是太子的重要支撑。

谢家的宅邸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周围商铺林立,车马穿梭,但仅一墙之隔的太傅府内却是一片宁静与雅致,闹中取静,也莫过如此了。

端王来的时候谢太傅正在花园的水榭之中,老太傅半倚在楠木榻上,身着淡雅的青色长袍,自己跟自己对弈。时而端起紫砂茶杯,轻抿一口,说不出的怡然自得。端王从小就很羡慕外祖这份处事的淡然,仿佛任何事情在他面前都是云淡风轻。

谢皇后在端王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相比太子要由恒帝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端王更爱往外祖家跑。外祖不但教他四书五经,还会给他看很多实用的技艺类书籍,甚至地方的杂文趣事,使得端王对各地的风土民情很是向往,所以这次父皇派他去雄州历练,他内心是想去的。

“子?来了?”老太傅含笑看向自己的外孙。

按照皇家礼仪,谢太傅是要向端王行礼相迎的,但是恒帝很注重对皇子孝悌纲常的教育,而且谢太傅也是恒帝的授业恩师,所以谢太傅在端王和太子面前,更像一个普通的外祖父。

“外祖近来身体可好?”端王在谢太傅对面的石凳上缓缓落座。

身为皇室子孙,虽然身份尊贵,但是亲情却比普通人家淡薄。

恒帝很爱谢皇后所出的两个儿子,但是朝政永远摆在第一位。太子也很爱重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但是近年来定王的虎视眈眈,朝中的政局变幻,太子也没有太多的心力照顾弟弟。

端王自己,明白亲哥哥和父皇的难处,所以从小就不善向人表达情感,整个人很严肃紧绷,只在外祖身边,才会些些表现出放松的神色。

“外祖这个闲散人,能有什么劳累的地方,快来喝喝你大舅父从吴中带回的碧螺春”,谢太傅微笑着给端王倒了一杯茶。

谢家的子弟因着家风好,很多人也聪敏好学,每一代中都有杰出人士。端王的两个舅舅年轻时都是有名的才子,尤其是大舅舅谢钧,更被先帝赞为“有经世治国之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