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那夜,那人一(2 / 2)

加入书签

……

老人本名叫郝大彪,本来是“关里人”,全家因为在老家吃不饱饭,就跟着乡亲们一道,“闯关东”来到了这片东北的土地。

郝大彪的爹娘,因为在途中,一家五口是时时都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郝大彪的爷爷早去世,剩下了奶奶,爸爸妈妈,郝大彪和自己的姐姐。全家人也是拼了一口气,相互扶持,历经千难万险,才熬到了这片东北大地。

那时候的东北大地,果真是地肥人稀,遍地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真的就像一句顺口溜所说的那样,“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真是一片充满了希望的田野!

眼瞅着自己家的生活要好起来了,可谁能想到,“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因为积劳成疾,郝大彪的奶奶在第一年因病去世,爸爸因为放火烧荒,被人狠狠地坑了,成了一个只剩下一条腿的废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郝大彪十二岁就成了这个贫穷到极点家的当家人!

“身无立锥之地,家无隔夜之粮”,为了能够吃饱饭,郝大彪除了和自己的姐姐拼了命种地,也时不时上山打猎,来贴补家用。

在郝大彪十六岁的时候,姐姐为了不再拖累全家,毅然把自己远嫁,出门子的那天,郝大彪也哭了。

在郝大彪十八那年,他的爸爸也没有熬过去,旧伤复发,加上本身身体营养不良,也撒手人寰…次一年,他的母亲也因为思念成疾,也离开了他…迎接郝大彪的成年礼物,是他彻底成了一个孤儿…

一个人,郝大彪也不打算“死种地,种死地了”,要知道,那个年月,可没什么化肥之类的,妥妥的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也就罢了,要是遇到了什么旱灾,蝗灾之类的,一年的辛苦也付之东流了…

可不去种地,他能干什么呢?学本事吗?那时的大家都一个样,就算家境好点的,也不是那种“小康家庭”…不过好在他打猎的技巧很好,靠着这门手艺,也能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