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对未来的规划(1 / 2)

加入书签

喝完茶,在黄老板盛情邀请下,他们又去车间参观。

梁永丰随手拿起一个焊接完成的电路板。

老实说,焊的真不怎么样。

针脚歪歪扭扭,有的焊了一大坨,都快蔓延到旁边的电路上了,有的只蜻蜓点水般的沾了一点点,一碰就掉。

一名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女工,正在训斥几名焊的不好的年轻女工。

回到办公室,梁永丰继续想着芯片的事。

作为将来我们国家被卡脖子最严重的产业,梁永丰肯定是要进入半导体行业的。

从dsp芯片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dsp芯片对制程的要求低,不需要太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出主流的dsp芯片。

半导体生产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

较低的制程,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低,甚至可以淘二手设备来用。

此时距离dsp芯片诞生没几年,行业还没有形成太高的壁垒,进入比较容易。

dsp芯片的用途非常广泛,市场增长迅速,不愁销量。

而且还不需要像cpu那样,需要配合操作系统才能使用。

不过这一切都得借助香港。

此时欧美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原料都是禁止向我们出口的。

集成电路发展到现在,已经太复杂了,完全靠人工设计已经不现实了。

需要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也就是常说的ed工具。

这些软件目前也是禁止对我们出口的。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1993年。

那一年,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工具??“熊猫d系统”刚刚开发出来,正准备推向市场。

然后国外ed工具,就突然对我们解禁了。

随后几十年,国内的ed工具举步维艰。

直到华为的事情出来,我们这才发现,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我们被从脖子,一直卡到脚脖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