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谁敢拎壶砸人,唯我江夏师父(2 / 2)
师娘挑挑眉:“去干啥某人心里不知道?”
“拿着热水瓶,要给德意志佬开瓢?”
“能耐了你啊!”
李长福谄笑:“不是没打着嘛!用得着你出马?我保证不动手就是了。再说,今天是看小鬼子的图纸……”
师娘换好制服,白了他一眼:“部里让我去,是让我护着点你。来的二鬼子挺壮实,怕你打不过。”
“啧,你这拳脚。算了,今天我老实点,来的人别被你弄残了……”
……
蹬了半小时的自行车,江夏才在预备铃响前赶到轧钢厂。
不是他蹬得慢,而是路上的自行车确实有点多。跟后世的早高峰没啥两样了。
不是说自行车少的可怜嘛?这大街上的自行车流算啥!
后世有数据说,60年的时候,四九城自行车的保有量就在90万辆左右。
也有人说65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反正是笔糊涂账,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但大家别忘了,早在民国的时候,自行车就开始批量生产了。
甚至还有相应的自行车行驶规则:
“于日落后黎明前行驶,须于车前悬白光灯一盏”
甚至在民国时期,就有了“鬼火一族”。他们把自行车?饬得漂漂亮亮的。
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有的给车把配上带长穗儿的把套儿。
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一按铃铛把儿,就滴了当啷响个不停。
还有些干脆把自行车轮子漆成红色,登起来跟踏了个风火轮一样。
那时四九城的街巷里大多没有路灯,所以不少车主都给自行车安上磨电灯。
到了晚上天黑时,一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