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表面功夫(1 / 2)
按理来说,宇宙中每个国家的星域内都会有各种各样状态的恒星系,宜居星球以及资源星。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宜居星球的标准,或者说殖民星的最低要求也在不断下降。
但总的来说,适合成为殖民星的星球,一般来说都是类地行星。
也就是具备水资源,磁场、大气,以及和恒星的距离合适的那些行星。
要注意的是,恒星的状况也是宜居星球的重要判定因素。
一颗不稳定的恒星,或是已经进入急剧老化期的恒星,虽说它们的演化阶段对于人类来说漫长到遥不可及。
但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能不在这些恒星的旁边建设殖民星,那最好还是不要。
设想一下耗费数百上千年打造的殖民星,上面有上百亿的人口,突然间因为恒星的变化需要将人口全部撤离星系。
殖民局的人只要想想这个场面就会红温。
问题在于,以上所说的一切,前提都是国家要有足够的星系资源,也就是说有能够挑挑拣拣的余地。
北境三国,显然不是这样一个...三个地大物博,充满着余裕和骄傲的国家。
就算是三国的联合体,也要面临宜居星球资源衰减,而新的殖民星迟迟难以投入使用的问题。
因为他们所掌控的这些星系里,大多数恒星系的状况本身就不是很好,极其少量的宜居星球状况则更为糟糕。
就比如说此时里尔德面前这颗马尔堡星,作为北境三国中最靠近帝国的斯诺德王国的首府星。
其距离星系恒星的距离要比帝国标准三级殖民星要求的恒星距离远上不少。
这就导致了马尔堡星上的气候普遍寒冷,哪怕是星球的赤道,平均温度也只在二十度上下,维度稍微高一些的地区全年都在降雪。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颗真正的“北地”行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