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锁龙柱下吞蛟珠(2 / 2)
从河床到岩石层,此处长江流域的淤泥深度有六十米。
半小时后。
陈海在淤泥中不断搜索,几乎将大桥下方的淤泥区域搜了个遍。
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锁龙柱。
谣言么?
正当陈海准备放弃的时候,忽然触须探测器反馈出一道画面。
那是一根…
差不多有1米粗细的圆柱形物体,并且长度有些吓人,居然有40米长,如果是金属的话,那还不得有上千吨重?
“锁龙柱,找到了!”
陈海目光一亮,赶紧破开淤泥迅速靠近了过去。
但很快…
触须探测器延伸到锁龙柱下方,接下来反馈的画面十分恐怖和惊悚。
差点吓得他掉头就跑。
就在40米锁龙柱的最下方,赫然躺着十二条镂空的龙形生物,之所以镂空自然是化为了骨头。
“我艹,那是龙骨吗?”
陈海吓得一激灵,当即停止前进先远远观察了起来。
根据触须反馈回的画面。
十二条龙形遗骨。
体型最小的也有三丈长,也就九米,而最大的更是超过了十丈。
三十米!
“我滴个乖乖,龙的坟场吗?”
陈海有些目瞪口呆,即便没有亲眼看到,但通过触须探测器反馈回的画面,也感到一阵头皮发麻,因为最关键的还是…
这十二条龙骨身上,全都连接着十二条锁链,其中一端扣在
锁龙柱底部,而另一端则被钉在那些龙骨的肩胛骨里面。
“看来传闻是真的,那么当初官方叫停挖掘,恐怕是……”
陈海不禁联想到一些曾经看过的历史卷宗。
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的时候,长江爆发了一次亚洲最大的百年难遇的洪水,那次的洪水背后竟有着九条蛟龙同时走蛟。
说到这里。
人们就会觉得不可能同时有九条蛟龙,但这次事件被记录在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一份《军机处录副》的奏折文书中,详细的记载了整个走蛟的过程。
奏折中写道:“五月下旬,大雨如注,川江来源,异常盛涨,长江巫山段有九处走蛟。”
走蛟。
也就是蛟龙走水,也会使得长江洪水爆发,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安全。
所以…
从古至今‘走蛟’挺招人恨的,而摆在陈海眼前的是十二条蛟龙。
没错!
十二条都只有一对前肢的蛟龙遗骨,并且头上还都没有长角。
不对…
那头十丈长,也就是三十米的蛟龙,头上已经有些骨质凸起。
如果猜测的不错。
这头体型最庞大的蛟龙,距离成为角龙已经不远了,可惜最终被人困在了锁龙柱下,永世不得翻身,最终化为一具龙骨。
“还是第一次看到同类,可惜了。”
陈海摇摇头,只能说蛟龙的行为导致名声不太好。
化龙成功之前。
就是妖,蛟龙即便具有一丝真龙血脉,也是人间最接近龙的生物,但由于其恶劣的行为,也被古时候的人类划分到妖里面。
而现如今。
陈海隔着一段距离遥遥相望。
仔细探测锁龙柱的每一寸地方,发现的确是锈迹斑斑的铜柱子,上面居然还有焊接的痕迹,这不禁让他联想到了三星堆。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当中,就有出现焊接工艺。
这说明…
数千年前的古代人类,早就掌握了一些现代科技。
“既然是人造物,靠近观察应该没事。”
陈海也不废话,当即破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