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进阶!覆海金龙(1 / 2)

加入书签

当陈海陷入昏迷之后。

刚开始。

身体并未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内到外所有细胞都开始渐渐发生奇妙的反应。

首先是细胞密度增加。

互相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这代表陈海可以比以往下潜的更深,并且在水中也能够抵抗更强的渗透压,毕竟海水的比重约为淡水的1.025倍。

细胞变化,使得他的适应能力大增。

除此之外,由于陈海此次没有保留此前的生物特征。

此次品种升阶还真减少了一些东西。

首先是鱼刺…

无论怎么进化,陈海的原身都是一条小泥鳅,即便如今身体两侧的肌肉内,除了肋骨之外,依然有一些小杂刺存在。

这些小杂刺不仅影响力量的发挥。

甚至就连脉冲电压的传导,有时候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

当进化到第四个小时的时候,陈海体内多余的小杂刺纷纷消失不见。

不仅如此。

他体内一直伴随的土腥味,也一并消失不见。

要知道。

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刺少,并且无土腥味,而淡水鱼刺较多,或多或少都伴随着一点土腥味。

味觉灵敏的人不少都能尝出来。

也就是说。

从出生起,一直伴随陈海的土腥味儿,同样消失不见了!

往后即便被人类研究。

也不会有人怀疑他是泥腿子出身,这是根本上的改变。

当然…

最大的变化还是最后几个小时。

昏迷中的陈海无意识的扭动身体,最终在淤泥中摆成了一副龙抬头、低腹、弓背、翘尾的姿势,这正好与缩略地图中的‘长江’流域一样。

有那么一首歌叫《龙的传人》。

其中有句歌词叫: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长江和黄河可谓是华夏的两条龙。

如果长江入海口是龙的头部,那么把缩略地图放大,你就会在最尾端的发源地,看到两条分叉。

同样的。

长江也有不少支流存在。

而华夏古典神话中的神龙,其尾鳍上也是存在一些分叉的,只是许多人不明白那些分叉有什么用,但细心的人也会有所发现。

例如在古代建筑群当中,经常可以在护栏、石碑上看到雕刻有龙。

那些龙多是四爪五叉、或是四爪六叉。

四爪代表有四根爪指,六叉则是尾鳍上有六道分叉,就像火焰一般。

在生物学上。

鱼鳍上的分叉是为了帮助鱼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并产生前进的推动力。

但对龙而言。

却有着另一层含义,最简单的就是寿命再次提升。

而此刻。

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陈海的金色尾部上,有着一圈淡金色的尾鳍,那些尾鳍原本是连成一片的,但随着进化的继续,尾鳍渐渐分叉。

最终尾鳍从中间裂开,形成了两道尾鳍。

这便是龙尾分叉!

往后肯定还会有三叉、四叉、直至更多,这也是成为超级生命体的进化过程。

很快…

第二天的夜幕再次降临,二十四小时转瞬即逝。

深层淤泥之中。

陈海逐渐悠悠转醒,这次他倒没有想要嚎一嗓子的冲动,而是平静的活动了一下身体,发现没什么变化,也没减少什么功能性器官。

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惊喜的发现。

身体似乎比以前更灵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