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2 / 2)
旁的幕僚自然退下,只有任飞鸿浑不在意地留在了原地,师诸和知道她与天子相善,也不隐瞒,将信中内容分享给了任飞鸿。
“……陛下竟然是早有预料。”
信中的内容跟眼前的情况有关,师诸和在心中默默计算,就算快马轻骑,将前线消息传到后方,然后再从后方传回,也需要不少时日,皇帝这封信既然能来得恰到好处,那就证明天子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对东地的事情有了清晰的预判。
??不管是穿越还是游戏面板都超过了当前时代的知识储备上限,师诸和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猜到,温晏然之所以能及时给出意见,除了陶驾把战报勤勤恳恳地不断往建平送之外,很大一部分也依赖于[战争沙盘]的指示。
其实温晏然一开始自觉离前线太远,不打算插手,奈何每天都能收到一条[[战役][××之战]失败……]的消息,帮她加深了脑海中对师诸和不会打仗的固有印象之外,又勾起了她对战事情况的思考。
温晏然也没做太多,只是派人送去了张亟的信息,以及对后续战略的一些意见。
师诸和神色微妙:“陛下有言,张亟此人,善于扬长避短。”
对方如何避短他们倒是看出来了,但扬长二字,则显然是来自皇帝的调侃。
任飞鸿忍不住笑:“陛下果然年少促狭。”
??其实将从评论区获得的信息分享给他人,是印证玩家言论准确与否的好机会,然而作为两位解读能力优秀且对皇帝本人存在严重个人滤镜的年轻臣子,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所谓的“扬长避短”,是对的张亟此人“因为性格犹豫怯懦所以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自动躲避了敌方诸多陷阱”这一既定事实的揶揄。
在张亟的评价后面,温晏然只写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以建平事招降”。
??温晏然不是真的觉得能够招降此人,只是从之前敌方扎小人跳大神等一系列迷信活动中获得了灵感,对方既然这么做,多半是挺相信这些事,她可以借助大周皇帝自有天命庇佑的舆论影响,反过来令张亟不安。
任飞鸿一怔,随即道:“张亟性情犹豫不定,此辈完全可以以言语动摇。”
玩了太久的高端局,她都快忽略了,对付这等人,什么样的手段才最有效果。
师诸和也道:“此人无法趋之于势,倒能迫之于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