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轻舟一过(1 / 2)

加入书签

第十八章

厚重古朴的木桥,既迎来送往了潺潺溪水,也亲眼见证了片片红枫。

十月之后,季节开始向深秋过渡,桥两边的枫叶,已经彻底变红,和绚烂晚霞交织在一起,壮美得堪比京溪城的满城红枫。

而他,此刻就站在这片红枫中。

这一幕,让桑晚榆倏地想起一首歌,歌名叫《当我在记忆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相传,一个楚国人过江时不慎将剑掉落水中,他便在船舷上,将剑掉落的地方刻上记号,后来,船行了一段距离后,他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剑,结果一无所获。

后来,这个成语多用作贬义,用来形容人死守教条、不懂变通。

可是,很神奇的是,当这个成语面前加上了“记忆的长河”这个说不清到底是时间还是地点的限定语,她心中泛起的,却是阵阵柔情。

她仿佛看到,在记忆的长河里,一个因寻不得旧人而频频失落、却又频频回首的旅人。

多年前的京溪城,也是像这样,红枫开遍,层林尽染。

那年秋天,这座城的人们皆知那场名为「于是,我驻足」的展览。

可无人知晓,驻足的何止是那个摄影师,何止是那些建筑爱好者,何止是那些匆匆而过却被拽住目光的行人。

驻足的那些人里,后来也有她。

那一刻,她遥遥与这首歌的词作共情,共情歌词里的那一句:

【未曾相逢的那些岁月里,你可知??】

【你走过的那一番,我往返又往返。】

-

而如今,他走过的这一番,她终于不用再徒劳无功的往返,而是换成了,实打实的碰面。

所以,哪怕桑晚榆也听到了肖融一时嘴快说出的那个猜测,但她心里却没任何余地去盛放尴尬,因为她的心,已经被久别重逢的动容,深深涨满。

但这一点都没能消减肖融心中的尴尬。

意识到眼前这个局面他没办法破局之后,肖融这个大灯泡便假装很忙地走了,留下贺轻舟一个人,收拾他弄出来的“烂摊子”。

看他走后,贺轻舟在心中叹了口气,心想:堂堂留美回来的高材生,工作起来也专业得很,但怎么就是对他的私事,这么毛毛躁躁、不经大脑思考?他奶奶的饭就这么能收买人?

但思来想去也没用,因为再多的抱怨也不能抵消他心中的无奈。

于是,贺轻舟只有走到桑晚榆面前,跟她解释:“你别听他瞎说,我没那么自恋。”

“那如果我说??”桑晚榆定了定心神,抬眸看向他问,“就是呢?”

“就是什么?”

“我如果说,我的笔名就是这个含义呢?”

将暗未暗的黄昏里,她真诚明亮的目光就这样直直撞进他眼底,太具蛊惑性。

要不是对她太过了解,贺轻舟差点就要被她骗了过去。

意识到她是在顺水推舟,贺轻舟忽然笑了声:“现编的,还是真的?”

看出他笑容里的深意,桑晚榆只好实话实说:“现编的......”

当初,因为条件的一些限制,她便在键盘的最左侧随便找了两个字母,没想到竟然能被这样解读。

不过,想到另外一个名字,她觉得这样的选择,或许是命中注定。

只不过,她之前,从来没有把这两个名字联系起来过,这次多亏肖融。

“贺轻舟,”刚才那波水没推动,桑晚榆又自己起了一波水,“我随便找的两个字母,都能被别人解读成这个意思,这是不是说明,咱俩还挺有缘分?”

贺轻舟:“你这是打算追我?”

桑晚榆:“???”

事是这么个事,但逻辑不是这么个逻辑。

她正思考着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只听身边人又来了句:“那就好好追,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桑晚榆:“哦......”

随后,两个人便一同回了家。

贺轻舟这人向来是说到做到,答应要给她做饭,那就决不食言。

备菜的时候,看她进来,贺轻舟问她:“你干什么?”

桑晚榆自然而然挽起袖子:“你不让我追你么,我陪着你,替你打下手。”

贺轻舟:“......”

你这会儿倒怪听话。

贺轻舟:“追我第一步,别打扰我做事。”说完就把人赶了出去。

桑晚榆:“.....”

做好饭后。

贺轻舟:“追我第二步,把我做的饭吃干净,满足我的成就感。”

桑晚榆:“......”

吃完饭后。

贺轻舟:“追我第三步,今晚好好睡觉,养精蓄锐,明晚下班,陪我去个地方。”

桑晚榆:“......”

怎么追个人,得了便宜还不用卖乖。

-

翌日,桑晚榆到了单位,直奔沈清浊办公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