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选择(2 / 2)
待柯清云一行人走后,之后的一段日子,苏云畅一边卧床休养,一边瞒着苏立文和苏云锦,指派自己的心腹暗中循着柯清云提醒的方向调查当年他生母的真正死因。
这两月,苏云畅大致想清楚了一些事:比如柯清云和柯翔、还有苏云锦之间,即便他们个人之间未必早早相识,但他们的背后一定有着同一股势力在支配着他们。他们都是棋子。那股势力……不管背后的真正掌权者是何人,是何身份,有何目的,但……或许真能帮到他??哪怕风险同样巨大。
想要得到他原本以为不可能得到的,他就必须要有敢于拿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来做赌注的觉悟!
苏云畅不觉手抚上心口。久违的,竟然再次感到了心脏的蠢蠢欲动??那是希望!久违了的,竟然真的看到了希望!
觉察到自己心内跃跃欲试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已经不可抑制的在心里发了芽,随时可能破土而出、并迅猛生长开来。而一旦开始生长,恐怕连他自己都无法阻止它的长势。他,绝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看清了自己的真实心意,苏云畅突然觉得接下来卧床的日子简直是度日如年。
终于,内伤基本康复,可以下地走动;终于,他想知道的真相有了结果:
当年,苏立文因为要填补苏氏一族的财政亏空而不得不在他第一任夫人??也就是苏云峰生母去世才一年不到,就又迎娶了当时雁京首富的嫡女为妻??她就是苏云畅的生母。
可因为他的生母是商户出身,就算雁国律法并没有明令禁止像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联姻,但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观念仍是真真切切地影响了苏立文当时的仕途发展。
并且,苏立文自己心里也始终认为这是他委曲求全的结果,是他一辈子的耻辱。是他们苏氏一族几百年来唯一的永远洗不净的污点。是他苏立文愧对了苏氏的列祖列宗??当然,这些并非是苏立文直接说出的原话,但却真真实实的记录在了他的一些抒发感想的诗词之中。
那时的苏立文还太年轻,不懂也做不到娴熟老练地隐藏好自己的真性情,在他当年还很年轻气盛的时候,常常与其他世家子弟频繁参加很多“诗友会”,常会在聚会的地点留下墨宝,至今那些地方还留有不少他当年亲笔所写的诗词画作。里头可没少提及他当年因为这段委曲求全的婚事而感到的委屈、屈辱、愤懑,没少为此大吐苦水。
这样的心态……苏云畅不难想见苏立文的确有动机想要趁他生母难产之际,暗中下药致使她生母最终血崩而死。也很可能是因为厌恶和良心不安才在他一出生就立即派人将他转送去苏氏远离京城的祖宅那边,还限制将他可以行动的范围,变相软禁在祖宅。对他不闻不问,就当从没生过他这个儿子。
苏云畅在祖宅那边,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他20岁那年,还是因为苏云峰被先帝强行招做驸马而使他不得不放弃原本的族长继承权,这才意外便宜了苏云畅这个苏立文的嫡次子得以顺理成章趁机接替苏云峰的族长继承资格,来到雁京,开始学习、准备着??随时接替苏立文成为苏氏的下任族长。
但在那之前的二十年里,雁京这边的苏府里住着的这一家子,从来没有谁在意过苏云畅的事。就好像他不仅是不存在于苏立文的世界中,甚至连在他被叫来京城之前,京城里的这一家人也从来不曾想起??原来苏立文还有另一个嫡子是放在京外养着的。
这样的父子关系,苏云畅在苏家的地位分量,二十年积攒下隐而未发的仇怨,??苏云畅自然不可能会轻易罢休。
当苏云畅来到雁京,环境改变,他要面对的是苏立文这个真人,而不再只是他过去二十年的想象,??当他心中的所念、所想真的遭遇到现实考验之时,苏云畅心里那部分在此之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似乎是天生就存在于他身上的、是对“父亲”抱有期待的本能,却在他切实与苏立文发生接触、产生实际连接之时,那种本能竟然在他的心底萌长发芽!
这使得苏云畅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也始终不能不受其影响,终究挂怀着是他无法抹去的对苏立文抱有的最底线的期待:
他希望,苏立文即便因为观念的缘故而在心底一直看不起他生母的出身,又觉得当年是为填补族里财政赤字才不得不为了全族利益而牺牲苏立文自己的名声娶了他生母为正妻,这才导致了之后会把气和委屈全撒在他生母身上;再在他生母过世后,又转而将气撒在他这个儿子身上,??这才造就了苏立文竟能持续二十年对他这个儿子始终不闻不问。
即便如此,苏云畅也希望,至少,至少在其他方面,在当他以旁观者视角去审视苏立文的为人处事之时,至少还能够让他看见:苏立文无论怎样,也还是一个值得百姓钦佩、尊敬、爱戴的“左相大人”。是一个为人处事还是值得他视作榜样、配得上他这个儿子的“苏云畅的父亲”。
他希望,事实是??要怪就只能怪他自己的出身不好,才没有福分拥有苏立文的父爱。这样,他或许还能好受些??相比起要他去恨是人力所为才结下的仇怨来,他宁愿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