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2第92章(2 / 2)

加入书签

“三月春等物之所以能流入金陵,若非巫山有人接应,是万难做到。赵循?罔顾圣祖圣谕,不但随意出入苗寨,还窃取苗族族长之位,这些都是臣亲眼所见。”

卫珩将奏封一掷,凤眼微沉:“朕知道了。朕念他是父皇委任之人,故而让他继续统领虎贲卫,没想到他非但不尽职责,反而心思异动。朕平生最恨欺上瞒下之徒,闫卿,你在奏封中说,他已经离开巫山?”

闫风识拱手:“臣已派人一路追查,可惜仍是没有他的踪迹。”

“毋怪你,此人既与金陵中人勾结,必然有暗通渠道。”卫珩眸光闪动,沉吟片刻后道,“这样罢,追查赵循?一事朕会另派人,如今正值国丧,再过几月又是父皇忌辰,朕要派人去修缮皇陵,别人不放心,想来想去还是你比较妥当。”

闫风识的身子微微一顿,他慢慢抬头,御座上,少年天子目光冷然,正一瞬不错地望着自己。

不容多想,闫风识已躬身应是。

出了明光殿,宫苑深处传来数道钟声,闫风识回头,见灰青廊芜下,站着个身着缟素手抱木奁的老人。他虽年老,但面净无须,一双老目迥然有神。闫风识拱手,道了声“常公公”。

常忠颔首,微微一笑。两人一前一后,沿着汉白玉宫道慢慢而行。

这世上,无巧不成书,但在宫闱里,巧合太多只能是刻意。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走三步便要缓一缓,但常忠不然,虽然抱着个大箱奁,却依然气都不带喘。

闫风识有心替他抱上一程,常忠只挥手:“多谢少卿大人,只这里面装的是往年太后赏赐的旧物,太后对我有恩,她的赏赐老夫却不敢劳烦大人。”

闫风识状作恍然,顿了顿,常忠又道:“闫大人,老夫这几日翻阅典籍,读到一处甚为不解,还望您指点。”

闫风识停下脚步,他们脚下,御桥水流结冰,水底犹有红鲤游动。

“指点不敢当,不知常公公读的是哪一处?”

常忠笑:“正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1]。”

闫风识眸光一滞,又听常忠道:“贤明若周公,也有受人诋毁而不得不避祸辞相之日,若非后来电击金滕,谁能知晓他的一片忠心,可是这毕竟是老天相助,古往今来,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事例数不胜数,可能他们一开始也有周公之心,只是后来受诋毁而不得不反戈相向,你说是吗,闫大人?”

远处宫墙边,内侍带着一队人经过,闫风识撤回目光,对上常忠探究的眼神,正色道:“周公是圣人,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在于他们本心纯正,您说的那些人即便曾有周公之心,也并不乏王莽之志,他们后来倒戈,不是不得不为之,而恰是他们心中所向。”

常忠眉毛一沓,脸上又浮起笑意:“那么,如果是闫大人,您是愿意做一代贤相周公,还是乱世之雄王莽?”

闫风识展颜:“常公公说笑了,闫某一介草民,幸得陛下赏识,应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周公之才非我能及,王莽之志亦非我所愿,闫某这一生,但愿俯仰无愧天地足矣。”

常忠一笑,愈发深不可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