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第二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难不成,从狱中回来后,自始至终都有人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唯恐她觅寻出沈家冤案的证据,趁机杀人灭口?

这种想法让沈春芜不寒而栗。

偏偏她眼睛坏掉了,对身边所蛰伏的危险一无所知。

似是对她的沉默感到不悦,刺客耐心渐失:“不说,是不想活命了?”

那冷剑朝她的脖颈送入半寸,凉薄的空气之中,蓦地撞入一股淡淡的血腥气息。

沈春芜感受到脖颈上传了一阵撕裂的疼,有温热的液体,沿着肌肤流了下来。

搁放在寻常,她早已惊惶意乱,但在目下的情景之中,人惊恐到了一定程度,反而镇定下来。

沈春芜深呼吸一口气:“我可以将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

刺客完全没有收剑的打算。

沈春芜舔了舔嘴唇,咳嗽数声:“不过,我非常口渴,能否先去帮我弄些水来?”

“别给我耍花招,”刺客不耐道,“我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

沈春芜平静道:“此事说来话长,你若不弄些水来,倒不如干脆一剑杀了我。”

沈春芜说着,就做出了一副引颈受戮的样子。

惯常听人饶命的刺客,见此状,有些措手不及。

杀了王妃,其实对他百弊而无一利。

此番来雁荡山的真正目的,就是套话,而非索命。若是索了命,那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权衡再三,刺客捣剑入鞘:“我去河边取水,若发现你作出花样来,我第一时间杀了你。”

一番威胁后,刺客去寻水了。

临行前,沈春芜隐隐听到了一阵树枝??的声音。

好像是刺客用树枝将出口掩藏住了。

如此,她此刻所身处的地方,很可能是一处洞穴。

沈春芜轻轻挪至洞穴出口处静静谛听,发现刺客行走的声音一深一浅,并不十分平稳。

一个猜想浮上她的心头。

当时在山亭上,自己很可能是射中了他的腿,他现在腿上有伤,行动也是不利索的,要不然,他早就将她掳掠至雁荡山外,何至于窝藏在此处里?

不知为何,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名字。

目下已经入夜了,她坠崖的消息,奔月和刀九想必已经告知给盛轼了,也不知晓他可有来山中寻她?

不过,他这会儿肯定动怒了,毕竟她没有乖乖听他的话,又四处乱跑了。

这山洞藏在隐秘处,怕是不太好寻。

沈春芜不愿意坐以待毙,刺客刚刚外出寻水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给了她逃生的机会。

当务之急是先解开绳子。

沈春芜先反向摩挲了一下腕骨上的绳结,发现系法虽然复杂,对她而言,却不难解开。

畴昔随阿父救治病患,要包扎伤口,沈春芜学习了很多种系法,这种系法与绳结的绑法有共通之处,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死结”,表面看上去根本解不开,但往往暗藏关窍。

沈春芜没费多少工夫,将绳结解开,撑着洞壁缓缓起身。

她在山壁上做下了记号后,下一步是赶紧逃出洞穴。

沈春芜扒开凌乱的树枝,刚钻出洞壁,一股凛冽冷风朝着身上突突袭来,她不自禁打了个寒噤。山间温度极低,空气降下了一层薄霜,她一晌搓着手,一晌朝外走。

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狗不理不在身侧,沈春芜心中毫无方向感,难免感到彷徨与害怕。

幸亏自己此前在奔月的陪同下,来京郊攀山采药多次,早已积累诸多经验,才不至于在此情此景中手忙脚乱。

沈春芜在树枝中折下了一根枝杈,权作盲杖,四处丈量了一番。

四遭皆是树,刺客说这附近有河,那么他所处的位置应当就在河附近,沈春芜先停下来谛听了好一会儿。

渐渐地,起风了。

????的叶声,此起彼伏响彻周身,汹涌而冷冽。

??“万物各有其声,射箭其实不是靠眼,靠得是听。”

盛轼告诉过她,她的听觉远胜于寻常人,能捕捉到诸多声音的细节。

也是在这样的时刻里,沈春芜惊觉身前不远处的风声,比其他方向的风声都要急上那么几分,似乎是吹在了某样物什上,风产生阻力,风声也变得急且利。

??“风声何时缓何时急,都能准确告诉你靶心在什么位置。”

盛轼的嘱告回响在耳畔,沈春芜察觉到了一件事。

刺客就立在她面前,一丈开外的位置。

他刻意将步履放轻,也没有出声,以至于她刚刚没有觉察到他回来了,他就是为了试探她。

浓重的杀意扑面而至。

沈春芜悉身如坠冰窟之中。

没有任何犹豫,转过身就跑!

刺客怒不可遏,快步追上:“站住!”

他腿上有箭伤,速度比寻常要缓,眼睁睁地看着王妃朝着林中深处逃去,深林是他也没有去踩点的地方,隐约能听到狼嚎。

狼是成群结队的物种,敌众我寡,彼竭我盈。

王妃一鼓作气闯入深林,焉有命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