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6惊呆了(1 / 2)

加入书签

“哪有你这么做阿兄的?”西耳房,也就是苏屿的书房内,写计划的她哭笑不得,而看着齐珩磨墨的手停了,又训着,“别偷懒。”

齐珩捏着墨条的手于是松又紧,又开始顺时针打圈儿了,他不疾不徐地做着,磨墨如病夫,快慢轻重都不宜,是个精细活。

苏屿挑眉,他倒是听话。

齐珩也解释了一句,“不是故意的,只是下学后去点心铺晚了,那几个新颖的就剩一个了,想着先给你尝尝鲜,准备下次给她带的,少不了她的。”

没想到被逮个正着,着实尴尬。

苏屿又笑了,笑过了又有点埋怨齐珩。

阿兄不疼屿姐姐不爱,桑宁知道了真相肯定会生气。齐珩心思不如她细腻,他不觉得有什么,觉得只要少不了桑宁的就成。

苏屿这般想着,就觉得明日回来去茶楼,今后得多疼疼桑宁。

“看看。”苏屿将自己写完的计划递给齐珩,“我荷包铺子的计划如何?”

“斜挎在肩上?”对她的东西他总是认真在看,“我只见过系在腰间的,倒是新颖。”

作坊已经定了位置,招的缝人都由罗氏和林娘子这几日加班加点的试水平,几辆马车来回穿梭在江浦县和长乐镇间。

等各县镇的金裳阁正常经营和成衣作坊正常运作后,盈利基本每月大差不差了。

手下管的人也越来越多,苏屿很好地放权了,每个县城出一个管事的,届时每月初一议事,层层安排即可,确保有条有序,共谋利益。

而买布、成衣制作、售卖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方式,几个大布商也和金裳阁已经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而有着上次狠赚一笔的经历,在那几个客商尤其是吴子瑞的带领下,亦有走南闯北的客商从苏屿这批发成衣去南方卖,江南东路这布匹和成衣价格低廉,一转手就是一大笔钱,也是好买卖。

这边渐稳定,苏屿对之前的斜挎荷包想法更想落实了,她从来不坐以待毙,什么事能不能成功,总要尝试了才好。

齐珩是个很好的聆听者,他对这些虽然不懂,但也能认真地去理解去琢磨去回应。

这样就足够了,苏屿并不需要他去做什么。

他有他的科举路,她有她的经商路,互相在各自的舒适区努力,然后顶峰相见。

书房前的空地有些空荡,除了新移植的枫树外,尚且需要好好思索怎样归置一下。

苏屿其实有想法,她准备在此布置一个秋千架,前两日坐在书房门口,把这小院按照自己想要的画了下来,到时种上紫藤,来年夏天一定爬成层层叠叠的紫色花朵,美轮美奂。

齐珩根据她的画丈量了距离,点了点头,“等我下次回来,你的秋千应该就成了。”

“谁要你做。”苏屿蹙眉,从他手里拿过来画纸。

“我和木匠公平竞争如何?”齐珩知道苏屿在打趣他。

“那你说说,你需多少银两才能做?价低者胜,若是你出价太贵了就不要你。”苏屿好笑道。

“这样吧,”齐珩思索着,那模样像是真在想价格,苏屿正想听他能出价几何,却没想到他道:“多了不要少了不要,你要找我做秋千,我倒给你钱行不行?”

一句话把苏屿弄得忍俊不禁,她笑够了后终于同意了。

“行吧,看你这么执着的份上。”

在这小院里牵手游荡,随便聊着事情,到点了两人准备分开去睡觉,齐珩把苏屿送回主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