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眼神示意(2 / 2)

加入书签

天空飘着雪,拥在人群中倒也并不觉得冷,她挤在道路两旁,路中央是一辆接一辆两层楼高的巨大花车缓慢行驶,花车上歌姬舞姬挥袖软舞放声歌唱,每辆车后面都跟着数十个追随舞姬的行人,他们中不时有人将银锭高抛掷入花车中,引起周围人的起哄叫好。

她随着人流走动,无法停止,路过的杂耍、舞龙舞狮都只来得及匆匆看一眼便过去了,身上不住蹭着各人的新衣,触感总是丝滑。她被挤得无奈,心下却得了空闲,抬头看见了月亮。

白日里天气晴朗,此时的夜空无一丝灰云,月亮皎洁,数颗星星,不比中秋好看。

她收回视线,感觉饿了,恰巧流动到一家面馆,便挤出了人群,点了一碗芝麻元宵,边吃边看着街上人来人往。小孩都被大人抱在怀里,衙门侍卫随处可见,在人群中隐隐地维持秩序,应是想尽量避免上次和昌公主生辰时的惨剧。花车的行进也很缓慢,两车之间距离蛮远的,车上还有四个侍卫神情严肃地看着底下哄闹的人群。

吃了几颗便有些腻,但她还是吃完了,连汤也喝完了,身子热起来。

满耳声音嘈杂喧哗,敲锣打鼓、歌唱、父母教育孩子的嘶喊、脚步声,混在一起,有序地振聋发聩。她呆呆看着,不由自主想到去年的春节,她和梁风两人被淹城的风雪困在屋子里,粥中米粒可数,担心着还有没有后一日和下一顿,春节就在不知自己是不是在等死的氛围中度过了。

“这是京城的上元佳节啊......”

她怔怔地自言自语,口中白气一股股喷出,话语丝毫没有掀动人潮的脚步。

“可是你们知道吗?就在离京城百里外的地方就可能有人吃不饱、穿不暖......”

当然没有人理她。

她在许多书籍上都看到过上元佳节的描写,所绘十分美妙,可那美妙仅限于几座繁华的郡县,书里描绘的盛景绝不可能出现在支郁村。好像只有在繁华之下的上元节才是上元节,支郁村的上元节就不可能会有人想写进书中。最多在节日后,用几个数目记下冻死了多少人。

她不想再看了,不顾挤撞,逆着人潮扎回了黑暗的巷子里。

喧嚣持续了一整夜,她睁了一夜眼,隔日天亮,趁着满城还在睡觉,她化好全妆到城门边外和暗巷看了看,果然看见许多流民。他们的衣着比阳光还薄,饿得面黄肌瘦,冻得嘴唇手脚发紫,疮口溃烂。她一直觉得,京城的城门总是隔了两个世界。

她回家煮了一锅粥,半稀半稠,用板车装着,费劲拉到城门口。在城门右侧选了处位置停车,她打开锅盖,粥都快凉了。她盛粥送给缩在角落的流民小孩,然后给妇女,慢慢地,流民都知道也能到她铺子前讨粥喝。

“一人一碗,不许多喝......”

“你们喝完了要把碗给我,我的碗不多......”

她一边忙着盛,一边不住地叮嘱,碗全送出去的空档,注意到城门左侧稍远处也有一户人家在施粥。那户人家来的人很多,好几大锅粥,浓重的热气升腾得很高,还搭了棚。棚外面仆从忙着招呼流民,棚里面似乎是主子的人坐着,好像在说什么话,不时还有新的粥从城里送出来。

比她好多了。

金絮笑了笑,也不知道那是哪户人家。

城门口守着的侍卫无人发一言,她不知道这样施粥合不合规矩,但既然没说什么,就不管了。

时间一长,流民增多,侍卫也不得不开始组织起来,流民们列好队,整齐有序。

她换了地方施粥,离那户人家远一点。粥派完后,又拉着车回家了。

夜里觉得腰痛,可能是拉的车太重了,她早早趟进被窝,熄灯后盯着漆黑的天花板,慢慢睡着了。

做了个梦,梦见住在温柔馆的最后那段日子,梁风在馆里过夜,点了她要求陪着。那夜她怕得整晚没睡,几个时辰也是盯着黑洞洞的天花板。

梦完便醒了,醒来天还没亮。她脑子模糊地眯了眯眼,心道隔了好久了,怎么突然想起来这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