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6《红叶书》一三六(2 / 2)

加入书签

金絮陪他一直等到午后,吃过饭她便自躲去王府深处一间十分僻静的院子。梁风被她安排着晒太阳,百无聊赖地等皇帝。

夜里睡得多,午时倒不困。梁风自己剥橘子吃,剥到第三个,皇帝终于来了。

他正色端坐厅堂,手边是一堆橘子皮。门外太监传报,老李出外迎接。

红黑色的衣裳划过窗棱,出现在门外。浓郁的柑橘味道盈室,梁风气定神闲,起身弯腰行礼,见过皇帝。

皇帝道免礼,上下打量他,似笑非笑,“看来恢复得不错。”

梁风也笑,“谢陛下挂怀。”

皇帝上首就坐,梁风道:“大夫说臣弟身体底子好,险险捡回一条命,只是往后体虚力弱再不似从前了。”

皇帝摆手,“话不可说满,你尚年轻,好好调养也不会落下病根。朕带来了太医。”

随同太医出列,欲为梁风请脉。梁风躬身又礼,“谢陛下。”

太医从随身药箱掏出一应东西,沉吟把起脉来。

梁风道:“承蒙陛下早年养育栽培之恩,臣弟若是不曾幼年习得武,恐怕身子骨撑不住这场劫难了。”

“是。”皇帝道:“是算一劫。”

梁风低头看着太医把脉的指尖不说话。

“朕听说你苏醒后便一直想来看看,但朝中事务繁忙又虑及你初醒尚需调养,便不曾传旨。直到与?跟朕说起,他说皇叔恢复良好,十分欣喜,朕才决定亲自出宫看看。”

梁风低头示意,“劳陛下挂心,臣弟心中感激不尽。但此等小事,实不需劳烦陛下亲自出宫。”

“这怎算小事。朕听说,你昏迷期间你的家仆死守府门不开,任何人都探望你不得,朕还担心你濒危,连个太医都叫不进去。”

太医收了手指,梁风忙下跪道:“望陛下恕罪。臣弟家仆也是为了臣弟着想,他们怕臣弟又不知遭何人暗害了去,便严防死守,不到臣弟苏醒便不放开大门。”

“你可知何人暗害了你?”

梁风端着手,身子更俯下一点,佯充点头道:“臣弟不知案子是否查明。”

皇帝道:“起来。”

太医这时起手道:“回陛下,安分王殿下身子已无大碍,余毒尽清,后续多注意调养休息,不可劳动,不可窒息,多吃流食软食,臣为殿下开张方子,一日三副,最多半年可调养回毒伤前的状态。”

梁风边听边坐回去,皇帝听完和他说:“你将你最近吃的药方子拿来,给太医看看。”

梁风看了老李一眼,老李得意便去取了方子来。

太医看罢他的方子,却说其中有一味药用得不妥,提醒梁风可作更改。

老李当即记了,梁风转头向陛下道谢:“府中大夫医术不精,多谢陛下,多谢陈太医。”

皇帝提醒太医:“你去将你的方子也写来吧。”

太医便随同老李去写方子,剩下梁风和皇帝两人。

梁风尽量让语气显得真诚,道:“陛下,臣弟这回鬼门关走了一遭,许多事情都已看淡,无心究责到底是谁试图暗害我,过去的只想放他过去。”

皇帝的视线扫来,“你愿意既往不咎?”

“是。”梁风轻声感慨道:“即便养好,身体和心境都大不如从前。不论试图暗害我的人出于何因,臣弟都不愿再参与纷争,只想偏安一隅,过清闲自在的日子。”

“清闲自在?”皇帝语气意味不明,“你能如何过得这样的日子?”

对话进行得十分顺利。梁风站出再次跪下道:“臣弟甘愿免除诸侯之位,成为庶人,望陛下准允。”

“庶人。”

皇帝看向殿外,目光却不知落于何处,“如今不算偏安一隅。你离了京想去何处?”

“何处都好。天南海北,走走停停,闲适散漫一些,臣弟想找找小时候的心境。”

“小时候。”

皇帝双手缓缓合拢,右手转着左手拇指的扳指,沉吟慢道:“下毒之人,陈高,已经在狱中自杀。你哪怕既往不咎,该清算之人也已经死了。与?应当同你说过。”

梁风低头,“是。七皇子殿下曾同臣弟说起下毒之人是陈高,但臣弟不确定是否当真是陈高。”

他还在跪着,皇帝却不说话了。趁着这一间隙,梁风捉紧道:“除了离京一事,臣弟还想请陛下赐婚。”

皇帝似乎回神,看着他又是似笑非笑,“你说吧,是谁啊?”

梁风一喜,忙道:“臣备了她的画像。”

梁风急急起身,拿起书案侧边放的一卷画轴,打开来道:“陛下昨日来旨,臣弟便提前备好了她的画像。她原姓为李,是良籍女子,祖籍在南方一座小县城。因家中穷苦,自小被父母贩卖,一路辗转到了京城,不幸沦落风尘,失去家姓。两年前,她自我赎身从良,在京城做点小生意,有了自己的铺面,能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