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同来望月人何处(2 / 2)

加入书签

“嗯?”宝若恢复了之前的模样,想抬起胳膊,却传来一阵沉重,他低下头,发现对方的双手死死抓住他的袖子。

“孤......刚刚说话了吗?”他迷惑道。

“不,”拂晓松开因为用力而已经有些发白的手,活动了下僵硬的指关节,她低低地笑,用手背盖住眼睛,声音里透出一点凉薄,“没有,是我听错了。”

?

姜纶翌日也差人向贵妃殿里送了满满两大箱贺礼,不乏有给宝若的。

拂晓翻了翻,大多是些吃食和字画,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她都要怀疑姜纶是不是已经知道她拿嫁妆填补那八百万两银子的空了。

“小怡,你把这些字画挑出来给帝王送过去吧,他最近正为了前线兵马粮草不足的事情烦心呢,能让他心情好点也是好的。”

“是,娘娘。”

小怡行了个万福,接过卷好的字画,笑着说,“娘娘和帝王的感情真好呢,外头都说您与陛下是天作之合。”

“哎那什么,”拂晓挠了挠头,“算了,你把字画给我吧,我来送过去。”

既然是做戏,就做个全套。

希望姜纶念在他女儿与帝王情比金坚的面子下,少为难他一点。

至少,日后不要做的太绝吧。

“贵妃娘娘,帝王在处理政事,奴婢去帮娘娘通报一声?”

站在大殿外巡逻的宦官见是拂晓来了,脸上漾开了一点笑容。

陛下近日来茶饭不思,日日为前线的事情发愁,贵妃娘娘的到来也许会让陛下高兴一点。

不出一会儿宦官便出来对拂晓行了个礼,“娘娘请吧。”

宝若忙时不喜身边有下人候着,拂晓踏进敛政殿时便只看到宝若一人正执笔写着什么。

“小满,你来了。”

宝若放下笔,呼出一口浊气。

拂晓走过去将怀中的字画摊开在桌上,覆盖住了原本的奏章,她一一抚过泼墨挥毫,懒散着声音:“陛下,这是家父差人送来的,您不妨过目。”

“啊,相国。”宝若狠狠拧着眉,一掌拍在字画上。

“孤正要和你说他呢,你瞧瞧,他这写的是什么!”

“陛下别动气,”拂晓拿起一旁的文书,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嗤笑一声,“他倒也真敢。”

前几日宝若当着一众朝臣的面提到了前线人马不足的问题,有臣子提议道不如将关押着的囚犯们发配到前线充军,宝若沉吟片刻,最终摇头,“不可,从这里到战场,最快也要七日才能赶到,太晚了,到时候早已较出高下。”

宝若心里其实有一个法子,只是对他而言太过屈辱,他才十三岁,正是心高气盛的年纪,要他怎能心甘情愿地说出去?

或许十年后的宝若会真正参悟透其中的道理,但就现在的宝若来说,若不是实在无计可施,他是怎么都不会采取这个方法的。

“古人曾言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依孤所见,沙场统领应下令叫我军撤退,若是硬战,只怕会损失严重。”

“十年前先国帝将二皇子送予永安国为质时曾与永安帝签了一纸盟约,永安国五十年内无故不得与业国交战,这十年间孤年年都差使者将约定的白银与牛羊送过去,这次是永安国失约在先,孤已送信永安帝,下月初九,孤将亲自登门拜访。”

相国事事都与帝王作对,这件事自然是不答应的,他写了一纸公文,要求帝王向民间征兵,不论如何要打赢这一仗。

宝若咬着牙:“且不说强征来的兵没经过训练在战场上犹如一盘散沙,单论士气与斗志他们就没有,利用上位者的强权强迫百姓服兵役,非但不能激起他们的家国情怀,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他们对皇室更不认同,一旦他们有了这种想法,业国上下明争暗斗,用心不一,怎么能打得过人家?”

看来宝若真是在皇宫里待的久了,他的百姓们哪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