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12积极3(2 / 2)

加入书签

下午开课,我认真留意着最后一排的落座??可是别人似乎不像我们,都不会寻找固定的座位。我连续观察了一星期,也没在最后一排见到那对传说中的CP。

等到下个星期,马尔科又告诉我,他要结课,我们要换教室了。

“好吧……”我缩进被子里,只好作罢。

“干嘛呀?”他把我抓出来,哭笑不得,“你干嘛呀,大小姐……一副要哭的样子,这么失望吗?”

“是的,”我承认,“因为我不理解。”

“哈?”他把书放下了,“什么不理解?”

天色很晚了,我没有说。

次日课余,我发现马尔科又在休息,才跟他讲??

“马尔科,你看着我??”

“……嗯,然后呢?”

然后四目相对,我把手搭在他肩头,郑重道:“忘记那些过去吧,什么也别想,跟着我。以后都不会让你掉眼泪了??”

“……”他愣着没有回话,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神情古怪,除了眼眸还会闪动,竟然连呼吸都忘记了。

“果然,”我就知道,这句话除了尴尬还是尴尬,一点都不浪漫。

在我看来,这句话毫无逻辑可言,又何谈浪漫?

什么叫“忘记过去”??过去是那种可以忘记的东西吗?人就算失去了记忆,吃过的食物、喝过的饮料,也会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的成为这个人本身??怎么可能忘了?毫无道理可言!

而且整句话用对比和递进的手法,通过否定会流泪的过去,来反衬不会流泪的未来,其中的唯一变量是说话人本身,也即暗示了说话人本体是改变现状、带来幸福的核心因素。

??这也是不对的。

首先,“人生”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自己,绝不可能是别人??没有人可以是别人人生的主宰。

其次,说话人这个“变量”只是自以为是的“唯一”,并非客观真实的“唯一”??人生和世界一样是错综复杂的宏大系统。人身在其中,无法窥知世界的全貌。很难说清到底是哪一只蝴蝶煽动翅膀,直接归因自己一定是夜郎自大。

再者,所谓“不流泪的以后”并不客观??没有人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笑与泪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客观因素并不因为主观认知而变化,非要视而不见,是偏执和自欺欺人。

最后,人由过去组成,割舍过去,否定过去,不也就等同于否定了这个人本身?试问一个人失去了本我,沦为别人的附庸。他或者她,还会有真正的“未来”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这一整句话充斥着虚伪,枉顾客观事实,是非理性的宣泄,情绪化的产物。然而这种“情绪”本身??字里行间又不见丝毫的平等和尊重,只有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以及自欺欺人的荒谬。

我想“浪漫”本质上不是非理性的偏执,而是一种理性的自由选择。

世界上天然存在着各种规则和束缚,但基于某种特定的理由,在衡量得失之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此付出金钱、时间、精力……更有甚者,甚至付出了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一种“浪漫”。

它打破了理智的规则,超越了平凡和想象。

它不能是一种“弱智”,它要有起码的尊重。

??而“忘记那些过去”,绝对不满足也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点定义。

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这句俗气的对白会打败所有的诗篇,荣登“浪漫语录”排行榜榜首。甚至不是一次,是两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