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7章 鸿鹄科技的传统艺能老板亲自带项目(2 / 2)

加入书签

最终,鸿鹄S3型预计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比前世的飞麟-Q型长了一倍,零百加速6秒,不算出众但也够用了。

更关键的是,S3型的大部分跨越性技术都是鸿鹄科技自身的技术,而且大部分是早就已经完全掌握并且量产的技术,基本是无缝衔接。

再结合自家的自动化软件、智能机械臂等技术,连建设无人生产线的核心工作都在内部消化了,生产成本自然大幅降低。

上一世的飞麟-Q型最低价不到8万夏元,而鸿鹄科技评估后认为,自家的鸿鹄S3型可以把起售价压到6万多!

光凭这一点,陆鸿觉得自家已经足以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了!

毕竟鸿鹄S3虽然个头小些,却是正经的A型轿车!

六万夏元,折合鹰元还不到一万,买一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可谓相当骇人听闻了!

鸿鹄S3的研发可以说没有任何瓶颈,只需要整合现有资源,研发中心认为快的话半年就能拿出样车,一年就能量产。

不过这么快完成S3并没有太大用处,因为按照既定策略,S3必须跟随S1同时发售。

而S1的研发就存在瓶颈了。

最大的瓶颈就是材料方面。

碳纤维材料虽然足够轻,但毕竟用来做飞机的材料,在抗冲击方面存在短板,简单来说就是不经撞。

S3的设计中,防撞这块主要是靠碳纤维材料在撞击中的自毁来吸收冲击力,保护驾驶员。也就是说,S3如果发生严重撞击,基本就是整车返厂。

S1固然也可以采用这种设计思路,但未免就有些丢鸿鹄科技的脸面。

经过反复讨论,陆鸿还是决定,S1必须换材料。

车身材料需要采用一种重量不高于碳纤维,但强度大幅增加的材料!

除此之外,S1当然还有技术难关,比如智能操控、驾驶辅助等功能所需要的专用型车载人工智能需要特别训练。

不过这些问题自有鸿鹄科技研发中心的其他团队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