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1 / 2)
秦夫人对这些事情也管不了多少,她如今的重点放在史湘雯的婚事上。她跟史鼎交流过,史家如今既然想要脱离勋贵的圈子,几个孩子的婚事上就不能跟那些勋贵世交们联姻了,史湘雯是嫡长女,秦夫人也有意培养她管家交际,也该嫁一个嫡长子才算般配,而且,还要对方懂事上进才行。
这样的条件,说实话有点高,又要有家世,不管怎么样,侯爵尚书家的嫡长女,你总不能嫁个小门小户,将来就围着柴米油盐的事情转悠吧,又要是嫡长子,还有人家上进会念书,最好有功名,秦夫人还不想女儿远嫁,这就麻烦了。
秦夫人挺想在这一科的进士里面找,不过,一来,考中进士的,多半年纪已经不小了,同进士史家可不稀罕,而一般而言,真正的少年进士十年都未必出得了一个,因此,这些进士大半都已经成婚了,你总不能叫人家休妻另娶,史家可做不出这种事情。再者说了,史鼎之前就担忧,这一科的进士,难免会卷入当今与上皇还有几位王爷的争斗中,难免不太平,史湘雯是夫妻两人的第一个孩子,两人对她都是极疼宠的,若是有个万一,受罪的也是女儿,心疼的也是他们。因此,最终秦夫人的目光就放在了如今在长安的一些举人身上,开始耐心挑选起来。
不光秦夫人在费心,史鼎同样也在琢磨,每天上朝下朝,在内阁办公,看到同僚都琢磨着人家家里有没有适龄的未婚的儿子孙子的,可以做自己的大女婿。
内阁也不是天天要忙,因此闲下来的时候,这些内阁的阁臣们也会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什么的。
别以为就女人八卦,男人同样如此,这是人的天性,如今最值得八卦的无非就是今年那些新科进士,虽说殿试还没有开始,考生中比较突出的人的家世背景已经差不多不少人知道了。
内阁首辅顾庆明当年也是榜眼出身,他是老臣了,是太上皇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他出身海宁顾氏,世代书香,四世列侯,到了顾庆明这一代,虽说没了爵位,但是顾家本来也不是什么靠爵位过日子的,一直以来依旧诗礼传家,顾庆明二十三那边便金榜题名,被点为那一科的榜眼,直接就进了翰林院担任编修。
有学问,有家世,有人脉,有手段,因此顾庆明的仕途一直很是顺利,少有坎坷,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又做了几年御史,后来外放担任了一省巡抚,政绩颇佳,回头便被调进了吏部担任侍郎,自然便进了内阁。太上皇一直对他颇为信赖,当然,顾庆明自身的人品也对得起太上皇这般信赖,在前任首辅傅老相爷致仕之后,他便被太上皇点为首辅。
尽管当今也希望在内阁用自己人,不过终究顾庆明老成持重,也无什么错处,无论官声还是威望都不差,而且这年头讲究孝道,就算是上一任皇帝没了,还要讲究一个三年无改父道呢,何况太上皇人还在呢,再者说,当今也需要这样一个肱骨之臣帮着平衡朝堂。好在顾庆明也是老狐狸一个,平常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哪怕圣上一直琢磨着找个人来取代顾庆明呢,也不得不说,这位首辅大人不是那么容易取代的,贸然换个人上来,难免对朝政造成动荡,因此,还是得缓缓图之,何况,顾庆明在圣上登基之初,在稳定朝局上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不过顾庆明也明白,自己做再多,在圣上心里,他依旧是太上皇的人,而且,他其实也很为难,若不是太上皇的赏识与提拔,他未必到得了这一步,让当今圣上如鲠在喉的还有一件事,他曾经做过故去的义忠亲王的老师,虽说后来外放了,回来之后也没跟义忠亲王有什么瓜葛,不过,这终究是一段黑历史,如今义忠亲王虽然已逝,可是尚有子女在,而很显然,义忠亲王的子女因为太上皇对自己父亲的一点子怀念愧疚之意,同样生出了一些心思,背地里面小动作不断,圣上难免对自己有几分怀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