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2 / 2)
史鸿赶紧摆摆手,说道:“不是李兄的事情,李兄只是染了点风寒,已经好多了!只是,路上遇上了姑祖母家的宝玉,被他拉着说了几句不知所谓的话,所以有些动气罢了!”
秦夫皱了皱眉,说句老实话,贾宝玉虽说长得不差,但是各家亲戚里面,多半是拿贾宝玉当做笑话看的。贾家一家子觉得贾宝玉如何如何来历不凡,将来定然前途光明,哪怕是贾政,嘴里骂着贾宝玉,心里对这个儿子还是存着希望的,有期望才会失望呢,看他经常骂贾环了吗?贾环各方面还不如贾宝玉呢!
偏偏贾宝玉长到十几岁了,文不成武不就,跟那些纨绔子弟的差别大概就是那些纨绔子弟喜欢外面玩,贾宝玉却是个宅男,老大一把年纪,还赖内宅不肯动弹。
秦夫这会儿听说贾宝玉居然找上了史鸿,立刻警惕起来,自家孩子可不能被带坏了,连忙问道:“他说什么了?”
史鸿将事情一说,然后抱怨起来:“表弟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想法,大街上就胡乱嚷嚷,亏得他还算有分寸,没有把师妹的闺名也叫出来,要不然,有心听了,还不知道要编排出什么来呢!就算没有,街面上也是有认识表弟的的,再一说姓林的妹妹,岂不是稍一思量便知道了!万一叫拿来说嘴,怎么跟老师交代呢!”
秦夫也是眉头一皱,不过还是安慰道:“放心吧,后来不是处理得挺好吗,表弟的性子,也该知道一二的,以后少理会他便是,至于表姑爷那边,回头上门解释一下便是!表姑爷不是不明理的,不会责怪的!”
史鸿点了点头:“儿子明白!”说到这里,史鸿又想起一事:“听说朝廷有意让老师主持这一科乡试呢,若真是如此,这段时日,儿子就得避嫌,不去老师府上了!”
“可是真的?”秦夫自然明白主持乡试的意义,尤其还是顺天府的乡试,她惊喜道,“老爷说得果然不错,表姑爷的确简圣心呢!”
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来,史鸿还是趁着这个机会先上门拜会了一次,跟以往一样,先将自己做的文章给林如海看了,林如海点评了一番,又说起以前科举的一些名次比较高的文章,进行对比,然后才说道:“科举一事,除了才学,更是要看运道!前朝有六次落榜,第七次却能高中一甲,难道是他第七次的时候才学突飞猛进吗,无非是时来运转而已!出身史家,说占了便宜也占了便宜,起码等闲科场上一些龌龊的事情,没敢扯到身上,但是哪怕父亲再受圣上看重,毕竟是武将出身,因此,难免也会被挑剔!入国子监却是一步好棋,起码与国子监中的生员都能说的上话,听说,国子监里面那些博士助教对观感还不错,也算弥补了出身上的缺憾!不过,最终还是得看科举的成绩,不要想着投机取巧,琢磨考官的喜好,乡试会试不比童生试,除了主考,还有副主考呢,尤其前面几名,都是需要主考与副主考一起议定名次的,若是考卷上出现了明显的讨好某的倾向,着了痕迹,反而叫反感,即便不被刷下去,但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打下一个档次也是常有的!”
史鸿仔细听着林如海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算是如林家这样的走科举出仕的家的不传之秘了,若是史鸿一直国子监,怕是这辈子都没会告诉他,这会儿林如海肯说,自然是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
林如海也得了自己很可能要主考的消息,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哪怕试题还没出,也是不该跟考生有什么交流的,因此,这会儿就仔细将各种注意事项跟史鸿说了一遍,史鸿恨不得拿纸笔记下来,这些可是足以传家的好东西,不过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史鸿只有努力记下来。
林如海最终说道:“论起八股制艺,鸿儿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而且,素有捷才,也不必担心时间上的问题,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便可,若无意外的话,这一科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接下来的这段日子,读书制艺虽然要继续,但是也不能将自己逼得太紧了,明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