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页(2 / 2)

加入书签

只是,等到统治稳定,天下太平,加上越往后,文化普及程度越高,秀才就没那么值钱了。甚至自前朝以来,生员秀才都是不能终身制的了,每三年都得考一次,若是不能通过,就要削去功名,到了举人这个程度才会好一些,不光有免税的特权,在吏部也有授官的权力了。可以说,举人就是一个分界线,考得上考不上,完全是两码事。廪生往上尚且有国家的财政补贴,每个月都有银钱米粮发下,一般的人家,只要人口不算多,凭着这个,也能勉强糊口了。再下面的生员除了出门不需要路引,不再是民籍,不需要服什么徭役之外,也就没什么特权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有穷秀才这个说法。

参加乡试的人里面,很多人年纪已经不小了,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在衰退,甚至他们的身体,也很难再支持这样高强度的考试。而朝廷哪怕是因为财政上的压力,也很少会录取年纪太大的人,一直以来的潜在规则就是,五十的举人就顶破了天了,毕竟这年头人的平均寿命才多长呢,就算立刻授予官职,又能干几年,有多少精力干事呢,拿着俸禄,自己不用交税,还要带上一帮子来投的佃户,这不是白费国库的钱粮嘛!因此,每一次乡试之后,都有些人没有能力再考了,这次中不了,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有恩科,这辈子,也就只能在秀才这个功名上终老,甚至还有可能晚节不保,连秀才的功名也保不住,一家子多年的供养辛苦便付诸流水。因此,许多人因此失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酒楼说了一会儿话,史鸿他们便各自告辞了,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这些新晋的举人还得去拜见座师房师,对史鸿来说,作为座师的林如海本身就是他的老师,这就更占了便宜了。当然,在这之前,还得回家一趟。

史鸿回家的时候,还能闻到门口有火药燃烧后的味道,看地上的痕迹,就知道家里放了不少鞭炮,几个门房见得史鸿回来,欢天喜地地迎上来,连连贺喜,史鸿笑着解下腰间的荷包,荷包本身做工精致,也值得一些钱,里面还有几个银锞子,就让他们自己拿去分了,这才进了门。

史家的下人这一天都非常兴奋,秦夫人对史鸿的事情向来很是大方,听到下人过来报喜,说史鸿考上了一榜之后,直接就宣布赏了史家所有的下人,每人都可以多领一个月的月钱,伺候史鸿的人多领两个月,又给下人们多添了一身秋衣,乐得下人们走路都要飘了起来,恨不得史鸿马上就去参加春闱,立刻高中,回头再有赏赐。

史鸿进门的时候,就看见秦夫人脸上怎么也收不起来的笑容,史湘霓也凑过来连连道喜,哄走了史鸿手里的一个牙雕笔筒,这才心满意足。

秦夫人拉着史鸿的手,说了一会儿表示自己非常欣慰的话,这才说起:“虽说是为了避嫌,今儿不好就这么去表姑爷家里,不过,这谢师礼却是要好好准备的!表姑爷是个文雅人,正好我在书房看到了一幅董其昌的字画,还有宋朝米芾的字幅,明儿就带过去……”

秦夫人絮絮叨叨了一番,除了给史鸿将谢师礼准备妥当之外,又想着自己给林黛玉准备什么礼物,虽说中秋已经过去了,但是下面不还有重阳么?庄子上送来的螃蟹倒是很好,不过林黛玉身体不甚强健,这等寒凉的东西自然不能多吃,倒是有些鲜藕,可以加在节礼里面,再添上陈酿的桂花酒什么的,说起来,林黛玉明年也该除服了,该打几样新鲜花样的钗环什么的,回头再送过去——

后世经常提及潜规则,这个词演化成了一个负面的词,但是事实上,这玩意无处不。就比如现,放榜之后第一天,能够拜见座师的就是一榜的十个举,二榜三榜就得落后一两天了,还得分几波。这也是难免的,一窝蜂地冲过来,谁家的宅子有这么大呢!

如今座师与房师,跟门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年头,读书里面不孝不义的多得是,甚至还有不少大义灭亲的。但是,没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自己的老师作对的,真要出了这种事,这名声也就坏了,光是们的指指点点,就能让精神崩溃,曾经有个言官,觉得自己的老师做得不对,了一本,结果,回头就被各种言语攻击,最终一条腰带把自己吊死了,死了也没落个什么好名声,说都说他活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