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2 / 2)
过了几天,杏榜终于张贴出来,史鸿与史烨都中了,史鸿是第七名,而史烨,名次就比较靠后,是一百四十二名,汪勉依旧没中,不免有些垂头丧气。汪家在金陵并非望族,家境也算不上多好,虽说他长兄一力支持他念书科举,不过上次没中,子已经有些不愉,平常就会说些闲话,嫌弃汪勉是吃白食的,却不曾想到,若非有了汪勉的功名,兄弟两个也不曾分家,他家的田地也不至于能够免税。汪勉这次再次落榜,只怕回去之后,连长兄也要犹豫了,汪勉倒不是觉得时运不济,反而想着自己学问不够,只是天资如此,三年苦读不辍,几乎要心力交瘁,尚且不中,总不能一直读下去,靠兄供养,因此便起了放弃的心思。
史烨想要劝他,他却苦笑着摇摇头,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史鸿将事情跟史鼎一说,史鼎想了想,便让秦夫人给汪勉准备了二百两银子,又写了一封引荐信,让汪勉回金陵之后,拿着这封信,也能谋一个主簿之类的官职。
李约也参加了这次会试,名次也在一百名开外,这让李约顿时后悔不迭,这个名次实在太惊险了,在殿试上稍有不慎,便要落到三甲同进士之中,还不如再等三年,稳妥一些的时候再考呢!
不管怎么样,会试已经结束,拜见了座师之后,殿试也将来临了。
殿试的时间几乎是紧跟在放榜之后,同一科的贡士还没来得及联络一下感情呢,就到了殿试的时候。
史鸿穿了一身半新不旧的石青色的长衫,也没带什么额外的东西,免得有夹带的嫌疑,到时候说不清楚。
殿试其实也就是那回事,虽说圣上担任主考官,让新科进士有个天子门生的名头,但事实上,殿试是要持续一天的,圣上怎么可能撂下朝政不管,坐在上面陪这些贡士耗一天的功夫。
黎明时分的时候,一群贡士已经在几个内侍的引领下,按照会试的排名站在了太和殿的门口。没到这个年代,根本不知道这年头天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站在太和殿门口,一群人都是屏气吞声,站在那里,连多余的动作也没有,谁也不想落个失仪的罪过。太和殿前面积很大,太阳还没有升起,有寒风穿过重重殿堂,虽说比起冬天要好很多,但是依旧刮得人脸冻得冰凉。史鸿将手笼在袖子里面,以免寒风带走手上的热气。除了史鸿之外,很多人也是如此,毕竟,若是手冻僵了,最先影响的就是笔下的字迹,若是因为字不好影响了名次,那可就太遗憾了。
好在天色微明的时候,便有礼部的官员出来,开始叫名,叫到名字的人便要上前,几个礼部官员便开始核查贡士的身份,然后便放行。殿试大家都是在大殿里面考,前后都无遮掩,坐在上头的人,对下面的小动作也是一览无余,想要舞弊,也要有这个水平才行。再说了,通过了会试,殿试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是不会黜落人的,最多将你丢进三甲里面,让你将来多蹉跎几年就是了。因此,核实了身份之后,便有内侍带人进殿,将他们引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