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页(2 / 2)

加入书签

史鸿虽说知道自己要跟林黛玉订婚了,心里只是惊讶了一下,毕竟林黛玉这会儿年纪也不大,觉得早了些。他并没有破坏木石前缘的罪恶感,林如海还在,贾宝玉能娶到林黛玉才怪呢,何况,就是在原著里面,木石前缘不也是没成么!不过,这会儿他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跟自己的同年打好关系,不管将来用不用得上,起码不能落个恃才自傲,孤高不群的名头,再者说了,这会儿打好关系,总比以后再联络感情强,谁知道哪片云上有雨呢,说不得,将来就用得上呢!

作为一甲的特权已经出来了,三个人分别被授了翰林院修撰和编修的职位,也就是从六品的品级,不过已经比诸多同年超出一步了。起码那些同年还需要再次经过考试,才能授官,选到翰林院做庶吉士的还算好的,虽说庶吉士没什么品级,不过,人家是本科升研究生,出来之后就是硕士了,怎么着也能混个七品,其余的人,运气好的能混个七品,不过外放的七品跟京中的七品可不一样,不管是升官速度,还是其他。那些三甲的,更要差一些了。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就决定了这些二甲三甲进士未来的前程,反正就是继续考试,考不过还得培训,接着再考,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就是了。翰林院每三年招收一批庶吉士,便是从二甲三甲里面选,六部也需要一部分低级官员补充,多半也就在八品九品之间,那些不入流的小吏却不会是用进士来当的,再有的,差不多就是外放了,外放也有很多种,能一开始就做七品县令的已经是很不错了,多半是做县尉主簿之类的,最悲剧的就是暂时没有缺,你就只能顶着一个候补的帽子慢慢等了,若是不好好打点,候补个半辈子都不稀奇,虽说也有俸禄,不过,谁当官靠俸禄过日子了,而且一开始还是那么芝麻大点官,俸禄简直是微不足道,若是放在偏远的地方还能过,放到长安,能干什么。不是没有时运不济的,到死都在候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才需要多少官员呢,开国也差不多百年了,三年就有三百个进士出来,还不算各种各样的恩科,虽说也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丢官去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供大于求的,尤其很多官位虽说算不上世袭,也有一大堆都是关系户上来的,进士又不可能去当胥吏,因此总有一些没背景,又没身家的进士们要苦逼地候补的。

好在新科进士无论是考试还是上任,都有半个月的假期,这段时间里面,大家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联络感情,总不能明明是同年,回头你连人家长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都说不清楚,将来要是想要结交,结果道左相逢,人都认错了,那才是笑话。说起来,史鸿对于这年头同年之间的交情真是不怎么理解,全国各地的考生跑过来,同一个考场里面考试,最后一起中了,这里面绝大部分人你听都没听说过,以后也很有可能继续天各一方,没准再也不会见面。但是偏偏,这年头,同年之间的交情十分稳固,同年之间相互提携是正常的事情,这是一个看似不牢靠,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又无比牢靠的利益同盟。

而作为前三甲,肖劲节、孙文涛、史鸿他们三个人,就算得上这一批人的领头羊,肖劲节出身姑苏,肖家固然在姑苏也算不大不小的望族,不过,他能够有今天,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占了一个好丈人的光。他岳家是姑苏李氏,本就是书香世家,这一任的家主做过一省布政使,因为李家下一代人才凋零,不得不选中了少时便有才名的肖劲节做了女婿,大力支持肖劲节,肖劲节中了秀才之后,便动用自家的影响力,将他送进了白鹿书院读书,肖劲节也的确没有辜负岳家花费的代价,在白鹿书院的时候,功课就很是出色,中了举之后,又听了自己老师的话,再潜心读了好几年书,这才进京参加会试,最终在殿试上一举夺魁。

孙文涛出身山西孙家,不过他这一支却是后来迁出来的,孙家前朝的时候,便是山西数一数二的大商人,族中也出过不少读书人,得以入朝为官,为家族提供庇护,后来太祖起兵,孙文涛这一支的先祖便要响应,前往投奔支持,孙家当时的族长担心惹怒了当时的朝廷,便开了祠堂,将他们这一支给分了出去,也是因为这个,孙文涛这一支虽说后来因为从龙之功,得以崛起,却跟本家有些不睦,少有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